顯示具有 美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英國上市MSCI美國指數ETF比較(2022年版):XD9U、XMUD、UC03、HMUD、MXUS、MXUD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比較了英國上市的MSCI美國指數ETF,本文增加了近三年的追蹤績效,以及提供更多相關產品來作比較,並解決一個當初有誤解的指數追蹤績效問題。

MSCI美國指數,目前有收錄628支美國股票,包括大型和中型股,涵蓋美股市值達85%以上,較S&P500指數要廣泛,而且不像S&P500指數選股有較多的主觀規定要求,

因此,如果要使用有15%稅賦優勢(swap式有30%優勢)的英國上市ETF投資美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目前英國還沒有更廣泛美國股市全市場ETF),此外如果與常用的英股已開發小型股ETF  WSML中的美股搭配,可以更完整持有美國股票。

本文也可以和之前較舊的S&P 500指數ETF評價的文章作比較,來決定採用的ETF。

以下就選出追蹤MSCI美國指數的英國上市ETF中,較有競爭力的ETF作比較,

一、簡介:

(一)DWS的Xtrackers MSCI USA UCITS ETF(XD9U):費用率0.07%,累積型,愛爾蘭發行。
(二)DWS的Xtrackers MSCI USA Swap UCITS ETF(XMUD):費用率0.15%,屬於swap式ETF,為盧森堡發行,但因為是持有Swap故沒有稅務問題。

2021年3月6日 星期六

你適合投資QQQ嗎?試著回答20個關於QQQ的問題吧!

QQQ(Invesco QQQ ETF)是一支非常熱門的美股ETF,規模和交易量在美國的ETF中都名列前矛,加上它近10年的表現非常好,因此在台灣也成為很多想投資美股的人常見的選擇。

但在投入QQQ之前,是否有了解這支ETF是否真的有反映自己對於投資的看法呢?還是只看了過去績效,以為未來績效也會好?或聽了別人的推薦不確定原因就買了嗎?

這篇文章,試圖透過20個問題來測試一下投資人適不適合買QQQ,也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這個標的。

一、關於QQQ的20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是是非題,亦即只有是或否兩個答案,建議先作答完畢,再看後面的計分方式和說明。

1、你希望以低成本投資美股嗎?

2、你希望藉由承擔更多的整體市場風險,來獲得更高的預期報酬嗎?(即獲得更多的市場溢酬)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什麼是羅素2000指數?羅素系列美股指數與相關ETF

羅素2000指數1978-2012年
羅素系列美股指數(Russell US Equity Indexes)是由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所管理的一系列美國股票指數

其中羅素2000指數是美國最知名的小型股指數,而羅素3000指數則是知名的美股全市場指數。此外還有許多各類型的美股指數,為許多指數基金和ETF所追蹤。本文即介紹羅素系列指數與相關的ETF。


一、羅素系列美股指數歷史:

羅素系列美股指數最早由法蘭克羅素公司(Frank Russell)創建於1984年(網上很多地方寫1972年,應為誤傳),當時並提供了回溯5年的數據資料,因此幾個主要指數的資料始於1978年,相關數據至今已有超過40年。

2015年時,倫敦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購併了法蘭克羅素公司,並與原本旗下的富時指數公司合作,將兩個系列的指數合併,打造成為富時羅素(FTSE Russell)這個指數品牌至今,但羅素相關指數的運作和名稱未作更改。


二、指數收錄範圍、標準與維護方式:

(一)收錄股票地區:

羅素系列指數的收錄範圍(即全市場的羅素3000E指數)為美國公司股票。

羅素系列指數定義一家公司所屬國家包括三項指標: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跨時區ETF的價格漲跌-以元大S&P500 ETF(00646)為例

如果一支ETF的投資標的,與ETF的上市股市在同一個時區,甚至是同一個股市(開盤收盤時間都相同),那它的市價漲跌大致可以反映當下股市的漲跌。例如元大台灣50(0050)的淨值和市價,大致會反映當下50支股票的漲跌。(當然還是會因為市況有一些折溢價存在)

但如果是跨時區的ETF,例如台灣上市的美股ETF,或美國上市的日股ETF,它的市價漲跌就沒這麼直觀,本文以元大S&P 500 ETF(元大標普500基金)為例,介紹這方面的機制。


一、跨時區ETF的淨值變動:


ETF的淨值是反映所追蹤標的的價格,而在所追蹤股市收盤之後,成分股價格就確定不會再變動。

以台灣上市的元大S&P 500 ETF(00646)為例,在台灣凌晨4:00左右美股收盤之後,500支成分股的價格就定下來不會再變動。(註)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為何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不適合指數投資?道指簡介與相關ETF

1896年至2010年的道瓊工業指數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 ,簡稱道瓊工業指數道瓊指數道指(Dow)等,是最知名,且歷史第二久的美國股票指數,連沒投資股票的人很多都聽過它,大多數人把它當作是美股的代表。

但其實對指數投資者來說,道瓊工業指數並不是一個適合投資美股的指數。本文即介紹道瓊工業指數的歷史、製作方式、內容、相關系列指數和ETF,並探討它如果運用在指數投資上可能的缺點。


一、道瓊工業指數簡介:

美國記者查爾斯‧道(Charles Dow)於1882年創立了史上最早的股票指數道瓊運輸平均指數(Dow Jones Transportation Average) 並於同年成立了道瓊公司。

之後他模仿了運輸指數的相關作法和經驗,於1896年5月26日發布了道瓊工業指數,當時收錄美國最具代表性的12家工業公司的股票,1916年增加為20家公司,1928年時增加為30家公司至今。 

最初該指數只收錄各類工業公司,因此稱作「工業」指數,但目前已經並非所有的成分股都是工業股票,而是分布在許多不同的產業。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ETF績效大幅超過所追蹤的指數是好事嗎?以永豐美國大型500股票ETF基金為例

大多數ETF的功能就是追蹤指數績效,如果追蹤能力不佳,造成ETF大幅落後指數,自然對投資人來說相當不利,但如果反過來,ETF的表現大幅超過指數呢?本文以去年9月塑櫃買中心上市的永豐美國大型500股票ETF基金為例,來探討說明這個問題。


一、永豐美國大型500股票ETF基金簡介:


永豐美國大型500股票ETF基金(00858:簡稱永豐美國500大),是2019年9月上市的一檔新的ETF,追蹤STOXX® USA 500 INDEX,是繼元大S&P500ETF之後,台灣第二檔以美國整體大型股為標的的ETF。

之前綠角的文章有介紹過元大S&P500的績效追蹤問題,雖然
之後兩年狀況有好轉一些,但還是不能讓人很放心,所以新出的永豐這支標的接近,費用率也接近的ETF,就很讓人期待,看能不能提供國內投資者一個方便可靠的投資美股管道。


二、永豐美國大型500ETF近期績效與指數比較:


因為才剛上市不久,沒有很完整年分的績效可以比較,且根據規定,未滿半年也不能在月報中揭露績效比較,但在永豐投信的「追蹤偏離度」頁面中,我們可看到它今年從月初到2月13日,一個多月以來的績效比較。

今年初以來美股有一定的上漲,因此STOXX® USA 500 INDEX的績效不錯,是4.9%,但年初至今美金對台幣有上漲一些,因此換成台幣的報酬更高一些是5.04%(這點永豐的網站做得很不錯,兩個數字都能很方更查得到)

接著我們看到ETF的績效,竟然是7.93%,比指數報酬足足高了2.89%,2.89%這是什麼概念呢?一般指數基金或ETF一年的時間如果偏離指數2.89%都已經非常驚人了,才一個半月時間就可以差到這麼多。如果你有買這支ETF,請不要覺得賺到了,或覺得經理人怎麼這麼厲害(如果是買主動基金也許還可以這麼想)而應該要想的是,事情大條了…。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為什麼納斯達克(Nasdaq)指數不適合指數投資?納指與相關ETF簡介。

納斯達克指數,全名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是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之一。系列指數中的納斯達克100(Nasdaq 100 Index)指數也是美股ETF常用的指數,二指數都常被認為是美國科技股的代表指數。

但對指數化投資人來說,納斯達克並不是一個適合用於投資美股的指數。本文先簡介該指數和相關的ETF,之後會探討這個問題。


一、納斯達克指數簡介:


納斯達克指數成立於1971年(亦即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誕生的時候),當時從100點開始,目前已至8600多點。

納斯達克指數的基本概念,是收錄所有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但如果有公司同時在美國其他股票市場上市,必須是在2004年以前就已在該市場上市,並持續至今才能收入指數。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美、英、台上市各類資產ETF股息稅資訊比較整理

海外ETF的股息(Dividend)稅,是海外投資通常會遇到的一項成本,也是很多指數投資者關注或甚至覺得困擾的問題。而稅的問題題也是我為什麼會想使用英國ETF的主要原因。

本文即針對此問題,簡單整理了對於一般台灣投資者來說,使用美國、英國(以愛爾蘭註冊ETF為主)台灣三地所發行的ETF賦稅問題。

投資ETF時可能會負擔的稅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資產本身配息(可能是股利或債券利息等)給ETF時,ETF被資產所在地政府收的稅,第二部分是ETF配息給投資人時,投資人被ETF發行地政府所收的稅。

因各不同區域資產都有不同的細節,本文僅大致分為美國和非美國兩類資產(更多細節以後如果有研究會再發文介紹),美國資產會再依資產類型狀況細分,並說明前述兩階段各會被收多少稅,以及是否可以由券商自動退稅或申請退稅。

關於向美國政府申請退稅,目前的個人觀點認為用個人免稅額拿回所有美國扣的30%稅,應該是不太合乎規定,但使用 NEC申請取回非應稅利息股息部分,以及重覆課稅的非美來源股稅應是合乎相關規定的(關於NEC退稅,可參見RIB大網站的文章),以下敘述也基於此觀點。

此外,每家券商(包括美國券商或複委託)是否會自動退稅或能否申請退稅都不一定,需實際試驗或詢問各自券商。


一、美國一般股ETF的稅:


1、美國ETF:股票配息給ETF時不扣,ETF配息時扣30%稅,理論上不能退稅。
2、英國ETF:股票配息給ETF時扣15%,ETF配息不扣。
3、台灣ETF:股票配息給ETF時扣30%,ETF配息時依個人狀況而定。(註)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N股是什麼?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簡介

N股在中國股票流通市值約略佔比,出自領航香港網站
最近的新聞一度傳說,因為中美貿易戰,美國想要讓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下架(但應該只是傳說)。到底中國在美國上市的股票有哪些?這些被稱作N股的股票,佔的分量又有多少?要如何投資這些股票?本文即簡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

一、N股簡介:

在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大陸企業發展快速,但國內股市和資本市場發展不足,未能及時提供足夠的集資機會,因此有很多公司決定在中國大陸以外上市,包括香港、美國、新加坡、英國、德國等等。其中又以香港最多,美國居次。

最早在1994年時,山東華能發電有限公司為第一個在紐約交易所發行ADR的中國公司,之後陸續有許多公司以各種方式上市,尤其熱潮在2000年代到達高峰。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作台股要看費半嗎?費城半導體指數簡介和分析

費半指數近10年績效
費城半導體指數(PHLX Semiconductor Sector Index)簡稱費半,是美國股市的一個知名的產業指數,收錄在美國股市上市,經營半導體製造、配銷、設計、銷售的重要公司。被列為美股四大指數之一。

費半指數的知名度雖然不及導瓊工業、S&P500或納斯達克指數等,而且這類單一產業指數,一般在指數化投資不太會使用,但不少投資台股的人,認為它與和台股走勢相關,因此常會關注此指數,本文即簡介這個指數,並探討它和台股是否有明顯的相關性。

一、費城半導體指數指數簡介:

費半指數最初由費城交易所製定,始於1993年12月,當時原本基準點數為200,但後來到1995年時指數作了切分,所以回溯一開始的點數改為100。目前(2019年10月8日)股價指數已達到1514點。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英國上市MSCI美國指數ETF比較:XD9U、UC03、HMUD、MXUS

本文介紹和比較在英國上市,追蹤MSCI美國指數的ETF。
(目前已有更新的比較文章可參見

該指數有637支美國股票,包括大型和中型股,較S&P500要廣泛,而且不像S&P500指數選股有較多的主觀規定要求。如果要使用有稅賦優勢的英國上市ETF投資美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目前英國還沒有美國股市全市場ETF),本文也可以和之前S&P 500指數ETF評價的文章作比較,來決定採用的ETF。

以下就選出追蹤MSCI美國指數的英國ETF中,較有競爭力,也有足夠績效歷史的四支作比較:

一、簡介:

(一)DWS的Xtrackers MSCI USA UCITS ETF(XD9U):費用率0.07%,累積型。
(二)瑞銀的UBS MSCI USA UCITS ETF(UC03)費用率0.14%、配息型。
(三)匯豐的HSBC MSCI USA ETF(HMUD),費用率0.3%,配息。
(四)  Invesco的 Invesco MSCI USA ETF(MXUS)費用率0.05%,累積型,費用率最低,但是屬於swap式ETF

除了mxus為swap式並非直接持有成分股之外,都幾乎完整持有MSCI美國指數637成分股。(hmud只有635支略少)

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MSCI系列美股指數與相關ETF簡介

MSCI系列美股指數(MSCI USA Indexes)是屬於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系列(MSCI Global Investable Market Indexes(IMI))的一部分,是投資美股時可能選擇的系列指數之一。

在Vanguard系列將美國相關ETF的指數大多轉至CRSP系列指數後,MSCI美股系列指數在美國上市ETF的影響力大減,但在歐洲例如英國等,還是有很多ETF使用此系列指數。


一、全系列指數基本收錄標準:

(一)、公司上市股市:包括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D(納斯達克)、NYSE American、NYSE ARCA,
BATS、Investors Exchange (IEX) 。

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

CRSP系列美股指數與相關ETF介紹

CRSP的標誌
CRSP( 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y Prices),即芝加哥大學證券研究中心,成立於1960年,目標是為了提供股市研究的完整資料(後來也包括共同基金、債券等的資料)而設立。

CRSP從2010年開始製作美股相關指數,但相關的數據回推到2001年作為基準(產業別指數回推到2005年),CRSP指數雖然起步較其他主要美股指數要晚,但從2012年開始,Vangauad將旗下大多數美股指數基金和ETF的追蹤指數,由MSCI系列改為CRSP指數,讓它的影響力變大。

CRSP系列指數均採用流通市值加權。每季會更新一次,會在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第三個星期五收盤後更新。

以下即介紹這系列的各個指數。

一、CRSP 美國全市場指數(CRSP US Total Market Index)

CRSP系列雖然有很多指數,但都是以美國全市場指數為基準,所有其他指數都是以此指數的收錄範圍出發(說明中稱之為系列指數的"Investability screens"),再依股票性質作進一步的分類。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威爾夏5000指數(Wilshire 5000)與美股數量的變化

威爾夏5000股價指數(出自維基共享資源
威爾夏5000指數(Wilshire 5000)又譯威許5000、威爾希爾5000威爾遜5000,全名威爾夏5000 全市場指數(The 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Index),是一個美股的全市場指數,也是歷史最久的美股全市場指數。

該指數由威爾夏協會 (Wilshire Associates)於1974年創立,因為成立時有將近5000支成分股因而得名,2004年因交由道瓊公司管理,一度改名道瓊威爾夏5000指數(Dow Jones Wilshire 5000 Index),2009年時,與道瓊公司的合作關係終止,又恢復原本的名稱至今。


一、指數版本:

威爾夏5000指數除了像大多的指數一樣,有分成股價指數(Price)和總報酬指數(Total Return)之外,還區分為總市值加權以及公開流通市值加權兩種。


一般常用的威爾夏5000指數,是使用總市值加權的股價指數,這點是該指數的特色,這和其他幾個美國主要系列指數,如CRSP、S&PMSCI羅素等,採用流通市值加權都有所不同。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英國上市S&P500 ETF介紹比較:VUSD、VUAA、CSPX、IDUS、SPY7、HSPD、SPXS

之前的文章提到過在英國股市買美股ETF具有一定的稅賦優勢,但在英國缺少美國全市場指數ETF的情況下,購買大型股的 S&P 500指數 ETF,變成可能的一種選擇,本文的目的,即比較在英國上市的S&P 500 ETF標的。

一、簡介:列出美金計價,在綜合費用率、交易量和買賣價差等較有競爭力的幾支,作為本文主要探討對象,包括:

(一)、Vanguard S&P 500 UCITS ETF (VUSD):配息版本,費用率0.07%。
(二)、Vanguard S&P 500 UCITS ETF(VUAA):為新成立的不配息版本,費用率0.07%。
(三)、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CSPX):為不配息版本,在ib使的代碼為csspx的代碼 ,費用率0.07%。
(四) 、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IDUS):為配息版本,費用率0.07%。
(五)、SPDR® S&P® 500 UCITS ETF(SPY7):為配息版本,費用率0.09%。
(六)、HSBC S&P 500 UCITS ETF(HSPD):為配息版本,費用率0.09%。

6支ETF都是持有S&P 500成分股505支股票,持股範圍都一樣。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合理評估英國上市美股ETF的績效?

本篇探討的是在英國上市愛爾蘭註冊的美股ETF

要考量一支ETF的表現,重點應不在於直接看絕對績效數字的好壞,更很重要的一點是與所追蹤指數的貼近程度,看是否在扣除費用之後,能長時間持續接近指數的表現(稍多或稍少都算是很理想的),而沒有太多的追蹤偏差(超過或落後太多都是不好的),這樣的ETF表現,以及背後所其代表的,經理人或整個經營團隊的追蹤技術能力,才更能讓人放心長期持有。

但在與指數比較績效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股息稅對ETF和指數的影響,大多數的指數都會有稅前和稅後的指數,假設股息不扣稅的(配息完整再投入)稱作gross,考慮股息稅的(配息扣稅之後再投入)稱作net(指數的差別說明可以參見綠角的文章),一般說來,以net的指數來與ETF比較是較為適當合理,因為ETF收到所持有各個國家的股息時,一般也是會先扣稅,之後才會發給投資人或再投入股市中,和net的計算方式是很類似的。

但指數編製者在編製net的計算方式時,是以各國家對於一般海外投資者的稅率為主,因此未能考量到各地區的法人(ETF)在收到股息時,實際上會被收多少稅,造成在績效比較上會出現偏差。

這種狀況反應在本篇探討的主題,即英國上市的美股ETF的績效評估上。我們以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CSPX)為例來說明,在該ETF的績效頁我們看到了以下的績效比較,這裡再加上追縱差距的數字(正數為超越指數,負數為落後指數):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Total Return
    總報酬
13.24%
0.99%
11.54%
21.4%
-4.72%
Benchmark
對應指數
12.99%
0.75%
11.23%
21.1%
-4.94%
追蹤績效差距
0.25%
0.24%
0.31%
0.3%
0.22%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為何不贊成全買美股而應該投資全球股市



是否應該只押美國股市呢?
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股票市場,近十年來美股的表現驚人,而vti作為優秀的美國全市場ETF,費用低廉,持有三千多支股票。也讓一些指數投資朋友,有了是否以VTI投資美股就好,不需要投資全世界的想法。

但基於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原則,並不贊成這樣的配置方式。(如果本來就不認同這兩大原則,認為能自己靠自己主動投資,藉由擇股、擇時、擇市場而獲得超額報酬,那當然可能會和本文看法不同)

指數投資的原則,是一方面不特別看好或看壞一個個股(不是說沒有好公司壞公司,而是好公司不代表未來高報酬,壞公司不代表未來報酬低),所以買下整個市場,把非系統風險消除,獲得市場報酬和風險。這個道理,放大到一整個市場亦然,因為無法有效預測未來哪個市場比較好,所以買下所有市場,再根據下述資產配置原則來分散風險。

資產配置的原則,配置相關度明顯低於1的資產,減少個別資產或市場的波動造成個人整體財務上的風險。

基於這兩個原則,股市只單押美股是不合理的。

以下進一步從曾看過單押美股的相關理由進一步討論。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美國S&P(標準普爾) 系列指數與相關ETF介紹

1950-2016的標普500指數走勢
S&P(標準普爾) 系列指數,是由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 LLC2012年由標普和道瓊二公司合併而成所編製的一系列美國股市指數,其中S&P 500指數為美股重要代表性指數。以下即介紹該系列的主要指數及相關標的。
.           

一、標準普爾全市場指數(S&P Total Market Index)


雖然S&P 500指數歷史久知名度高,但我們先從系列的全市場指數開始介紹,該指數包括絕大多數美國股票。


首先該指數對「美國股票」的定義為

(一)在NYSE、NYSE Arca、NYSE American、納斯達克、Investors Exchange 、 Cboe(各股票市場的簡介可參見之前的文章,亦即排除了場外交易市場和粉紅單等。
(二)為美國國內公司股票:其定義是包括:1、每年有交10-k財報給SEC(美國證管會)、2、在美國股市上市(即第一項要求),及 3、固定資產和營收以在美國最多(但不用超過50%),如兩者衝突以固定資產為主,固定資產資料不足以營收判斷。(如果這個條件雖不滿足或不確定,但上市地點、總部與公司登記都在美國時亦可納入)
(三)普通股或Reits:亦即排除了特別股、ETF、ETN、CEF、LLC、MLP、BDC、股本權證、Royal Trust、可轉債、ADR等。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美股」包括哪些:美國股市與各主要指數系列的收錄差異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但什麼是「美股」,以及我們在進行指數投資的時候會投資到哪些公司、買到哪些性質的股票,有時就不是那麼明確。這篇文章就這部分作一些介紹。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美國股市相關的主要幾個指數系列,其中包括:

一、富時羅素旗下的羅素(Russell)指數系列:大中型股的羅素1000、小型股的羅素2000、整體股市的羅素3000等。詳細可參見這篇文章的介紹。

二、標普公司的S&P系列指數:大型股的S&P 500、中型股S&P 400、小型股S&P 600、整體股市的S&P 1500等等。詳細參見這篇文章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