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關於ETF收益平準金的十八個錯誤理解,以00878和00919相關數據為例的說明

收益平準金是在台灣的ETF中,常常討論的熱門話題,近來老牌的高股息 ETF  0056也增加了收益平準金這個機制,更是又帶起一波關注。

對我一個指數化投資人而言,重點在長期總報酬,因此我認為這個機制對投資人其實也沒明顯好處,但也沒太大壞處,就是個可有可無的機制。

但發現在網路上,大家不僅對它非常重視,討論熱烈,可是無論支持、反對或是持平的各方其實都常有一些對它的誤解,所以寫了這篇文章,說明許多對收益平準金的錯誤認知,並且以實際實行平準金的ETF00878、00919的狀況為例,來合理了解收益平準金是什麼。


一、簡述收益平準金的設立原因與目的:


會有收益平準金的一個重大前提,是追蹤指數(無論是指標指數還是策略指數)的ETF,與主動操作的開放基金不同,會較嚴格限制哪些錢「可以」(可以不代表一定要配)拿來配息,哪些不行。

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我手上有一些XX幣被套牢怎麼辦?能否買一些該幣的投資產品?

常在網上看到或被問到一種問題:我手上有一些XX幣,但現在跌了很多被套住,怎麼辦?有沒有建議有該幣的相關標的可以投資?

這問題可以分兩部分。

第一是,如果你沒有要用某種外幣(無論是旅行、生活、投資)你就不要買或留很多XX幣,如果因為工作所得的外幣,但可想見用不到的部分,那就在合理的交易成本之下,早點換成你會用到的貨幣,而不是去負擔不必要的匯率風險。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投資AGGG相當於曝險於哪些貨幣?各佔比多少?(2023年2月)

前幾天的文章介紹了投資於VT這支全球股市ETF時,會曝險於哪些貨幣,這篇以英國上市的AGGG這支全球債券ETF為例,來看投資於全球債券會曝險於哪些貨幣,作為衡量配置匯率風險的參考。

選擇AGGG,是因為它未作匯率避險,而其他大多全球債券ETF,是採用美元避險,只會曝險於美元,而不會曝險於其他的貨幣。


一、數據:


數據來自於2023年2月23日iShare官方網站資料,反映AGGG所持有債券和少量現金的各種曝險貨幣比例: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投資VT相當於曝險於哪些貨幣?各佔比多少?(2023年2月)

常看到被建議或打算投資如VT這類全球股市ETF的投資人問說,把錢都投資於美元資產,是不是匯率風險都集中於美元不太好?但其實VT雖然是美元計價,但實際上投資於全球股市,就已經曝險於各種貨幣(VT會把美元換成全球各貨幣再投資全球股市),亦即等於匯率風險有一定的分散了。(關於ETF計價幣別和實際曝險的不同,詳細可參見之前的文章

本文就列出在投資於VT時,實際上投資的各種貨幣佔比,作為衡量匯率風險的參考。

一、數據:

以下列出VT所持有各種幣別資產的比例,根據的是2023年1月31日時的Vanguard網站資料。

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使用IB(盈透證券)的定期定額功能(Recurring Investment)?

以往使用海外券商的一項尚不足之處,在無法進行自動定期定額買入,不過IB(盈透證券)從去年12月開始,推出定期定額(Recurring Investment)的功能,提供投資人一個方便的投資工具。

目前該功能只開放美國上市的股票和ETF,不過按IB的說明,之後還會推廣到歐洲股市十分期待。

(6月20日更新,目前已經可以定期定額一些較熱門的英國股票或ETF,如VWRA、
VWRD、EIMI、IMID、VUSD、VUAA、VDEM、VFEM、SPXP、SWRD、AGGG、VAGU、ISAC、IDTL、IBTA、IGIL、WSML、GDX、LQDE、FLOA等,但有些則還沒開放,確切的收錄標準不太確定,英國以外的歐洲包括德國 、瑞士、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芬蘭、奧地利、希臘市場等也有一些股票或ETF開放,例如荷蘭上市的IWDA可以定期定額)

本文即介紹該功能如何使用以及要注意的事項。

一、先啟用碎股功能(Fraction Shares)

要使用定期定額投入,需要先在IB啟用碎股投資的功能,這可以在網頁的帳戶頁上,或在手機App啟用。

2023年1月23日 星期一

海外券商短期資金停泊ETF比較:BIL、SGOV、SHV、GBIL、CLTL、BILS、TBIL、IBTD、TFLO、USFR

在使用海外券商進行指數化投資時,每個人的投入方式不同,有人會把一筆錢直接匯到券商之後一次把錢全部投入標的,有人則偏好分批投入,兩種作法都有一定的理由,沒有一定哪個比較好。

如果不是一次投入,暫時留下的現金放在券商未必有利息可拿(有些要高過一定數額才有,且利息一般會低於市場)

前兩年因為美國利率很低,所以美元現金本來就無利可圖所以差別不大,但現在美元短期利率到4%以上了,如果能將閒置資金放到能生利息的地方就多少能增加一點收益。這時選擇購買CD(定存單)或是美國短期國庫券(T-bill)都是可能的作法選,但這兩者在交易上可能比較麻煩且成本較高,臨時要賣出有時也比較不方便,因此,選擇投資於超短天期美國公債的ETF作為資金停泊就有不錯的效用。

本文即比較介紹目前可能選擇的ETF:

一、資金停泊ETF的各種特性與可能考量需求:

1、波動程度:要讓短期資金停泊,有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就是波動風險,一般會希望即使短期持有也幾乎沒有減損的風險。本文列出的標的都具有這樣的特性,一方面標的是由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沒有信用風險,一方面存續期間在半年以下,利率變化造成的波動很小,在當下4%以上的利率和預期年化報酬之下,一般只要持有幾天以上就幾乎沒有虧損的風險。但波動大小還是會略有不同。

2、流動性:短期資金會在短期內一買一賣,如果交易量太差,買賣價差太高,交易成本太高就會划不來。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ETF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

今天是2023年1月22日,在30年前的今天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美國推出了第一支ETF  SPY(雖然它是不是全世界第一支ETF有爭議,加拿大人會認為第一支ETF是1990年在多倫多上市的TIPS)。

在這之後ETF一步一步發展至今,種類和樣式也愈來愈多(雖然有很多不是指數化投資標的,並不建議一般人投資),本文整理了這發展過程中各種「第一個」的ETF。(如未特別註明地點就是在美國上市的)


一、1990年,加拿大第一支ETF: 追蹤TSX35指數的TIPS。

二、1993年:美國第一支ETF,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   

三、1995年:亞洲第一支ETF,日本發行的「野村日經300ETF」,追蹤日本的小型股,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支小型股ETF,較美國的IJR、IWM都還早5年。(但這支比較像實驗性質,之後日本要再6年才出現下一支ETF)。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2022年另類投資資產表現回顧

2022年的各類資產市場表現如以往一般紛歧,本篇文章回顧去年除了一般股票、債券以外,另類投資資產的表現,包括房地產、原物料、股債混合、貸款、加密貨幣等。


關於主要股市和主要債市在2022年的表現可參見綠角的這篇這篇文章。關於各單一股市表現可參見我之前這篇文

股債以外的資產種類很多,這裡只列出與股市大盤指數相關度相對較低,也許可能納入資產配置的指數表現。內容是以美金計價的指數表現,因此台幣使用者實際上投入這些資產的績效,會因為2022年台幣對美元的匯率下跌而明顯增加。

一、資產績效列表: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2022年全球股市報酬排名

2022年結束了,延續去年的統計文章,2022年全球各市場股市與2021年類似,呈現各市場報酬差異極大的狀況,這篇文章列出2022年全球50個市場以及各區域的MSCI指數報酬並作出探討。

以下如未特別註明,都採用的是該市場的美元計價MSCI IMI( Investable Market Index)指數,即包括該市場的大型、中型和小型股。採用的指數版本為NET,即反映配息扣股利稅後再投入的報酬,列表中且列出2021年的績效作比較。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使用小台指期轉倉投資台股加權報酬指數三年(2019-2022)成果探討

指數化投資會希望儘可能獲得整體市場平均報酬,但加重配置台股的投資人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缺少較好的全市場投資工具。

例如,交易量和成本較理想的0050和006208,只持有上市前50大股票。006203流通性不佳,而006204的費用成本又太高(投資台股工具相關問題可參見這篇文章)。

也因此,追蹤台灣加權指數的台指期或小台指期,就成為一個可能有幫助的工具。關於使用期貨作指數化投資的基本方法和優缺點,可參見之前寫過的文章。(簡單說,注意這裡指的是不開槓桿,存與期貨價值相同的足額保證金,並長期持有期貨獲得接近指數報酬的作法)

那麼,期貨的實際追蹤效果究竟如何?因為轉倉的價差會因時間而異,沒有較好且一致性的公開數據,本文就以個人實際小台指轉倉3年的經驗數據,來初步觀察這樣的追蹤指數方式,是否能合理獲得接近指數的報酬。

一、期貨追蹤指數的偏離可能性:

在列出具體數據之前,先簡述期貨追蹤指數可能偏離的狀況。

期貨相較於ETF或指數基金有一個缺點,就是因為合約有到期日,所以需要在到期之前轉倉,轉倉可能會因正逆價差而獲得損失或報酬。而股市期貨的價差主要會因市場的配息比率,以及該貨幣的資金利率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