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讀後心得

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經理人不告訴你,但投資前一定要知道的事》(The Random Walk Guide to Investing),由經典財經著作《漫步華爾街》的作者柏頓‧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所著。本文是讀完本書的讀後感想。

《漫步華爾街》是我在十三年前,經綠角部落格推薦所讀的第一本重要指數投資作品,大受其中的論述所啟發,之後並持續讀了威廉‧伯恩斯坦和伯格的作品,因此才確定走上了指數投資之路。 

《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是墨基爾在2003年的另一部著作,早期也有一個譯本但一直還無緣得見,這次樂金文化重新翻譯,並有作者為台灣人寫的序,格外感到親切。此外,因為美國和台灣在理財細節上有不少實際的差異,本書的中文編輯很細心地提供了相關的說明,也是一大優點。



如作者所說,本書的出版是因為有人覺得《漫步華爾街》對非專業投資者來說有些太過困難,因此應出版商的要求,為一般需要投資的人撰寫一本簡單的版本。

實際上相較於《漫步華爾街》中有很多的理論分析和論證《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較為簡明,一方面很適合初次接投資的人閱,但對於已閱讀《漫步華爾街》並投入指數投資的人來說,仍有一讀的價值。


書中首先介紹三大要點,作為後面主體10大金律的預備知識和說明。其中開宗明義的就是:不要隨便聽財經顧問的話。其次是對不同資產的介紹以及風險和報酬的關係。

接下來進入本書最主要的10大金律介紹。

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分, 前4個金律其實不是在講「投資」,而是投資之前,應該先在理財其他部分上作好的事。我認為這對於投資新手來說是非常好的順序。

書中介紹了投資以外理財重點,儲蓄(包括支出相關計劃)、急用準備現金、保險和稅務等,都是理財不可缺少的部分,先掌握這些有付出就能妥善規劃的事,就能為進一步進行風險投資打下好的基礎。

接下來6點講到投資的部分。本書非常循序漸近,從最基本的(或者我喜歡稱之為「戰略層次」的)的資產配置,到建議進行分散的指數投資,再介紹具體的標的(包括費用和其他問題)和投入的方式,並能簡要清楚地說明,他在《華爾街漫步》中深入分析的效率市場和隨機漫步的看法。最後則講述了人投資心理上的可能問題來提醒讀者。

本書雖然簡明,但仍然論理清楚,也舉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故事來說明,非常適合投資新手,當作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入門書籍。(且如前所述,本書不僅於投資,而是及更完整的理財規劃)

如果看完之後仍覺得意猶未盡,或想看更多墨基爾的精釆論述,建議可以閱讀他的《漫步華爾街》,讀完之後將對本書所提到的一些看法的來由更加清楚,並可在實踐本書所述的長期投資的過程中,有更堅實的基礎。

----
以下進一步討論一些書中細部的看法。

書中所提到的現金準備(急用金)的部分,美國的狀況和台灣差距較大。小編也很大多熱心提供資訊,比較了很多台灣和美國不同的地方。

不過其中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但沒提到的,是美國的定存單和台灣的定存在流動性上,有非常大的差距。在之前的文章也有提過一些,台灣的定存是隨時可以解約不會損及本金,只會減少2成利息,但美國的定存單無法解約或如書中所說解約有罰金,這點是主要的不同點。
另外,墨基爾認為中產以下的人,可以只投資美國股市,不用及於全球股市,以簡化配置。這點綠角在推薦序中也提到,2003年的時候還沒有類似VT這樣費用低廉單一標的投資全球股市的標的。此外,當時ETF還需要手續費,投資分成愈多標的,費用也的確會增加,因此只投資美國的建議可理解,但以現今,尤其是非美國的台灣人來說(美國人投資美股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沒有匯率風險),仍應以投資全球股市達到更好的分散,關於投資全球股市而非限於於美股的看法,可參見之前的文章
墨基爾在書中,主張房地產(Reits)投資因為股息很高,適合於退休前後需要現金時多配置。但這點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不太適合。因為首先如果以美國的Reits來說,大多數的配息會被扣稅30%(只有少部分會退稅,可參見這篇文章),多配息反而不是有利因素,再加上海外ETF匯回需要匯費,其實並不適合直接拿配息來當生活費用。

而如果是台灣的Reits,股利稅雖然相對少也不用匯費,但因為台灣房地產的租金報酬比狀況(亦即大多房價偏貴,租金相對便宜),Reits配息並非特別高。因此對退休要固定用錢的人來說,還是比較建議不要執著於資產配息的多少,而是準備好一筆現金,在需要時花用,之後定期售一次出一定投資部位補充現金部位,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墨基爾認為有能力買房的人,買房自住比租房要好,也可以當作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但這點我認為不是必然,仍需要看實際的相關成本比以及家庭需求,尤其如前所述,台灣的房價、房租的關係常常是不利於買房,所以需要考慮更多。關於買房或租房,這個問題可進一步參見之前的文章討論

當然墨基爾在書中也不是只說房地產的好處,他也以日本為例,提到房產是可能有大泡沫的,本書撰寫時,美國的房產還未遇上2007-2008的慘況,這部分也算是提前提醒了一些投資人。

書中的基本觀念非常好,但建議的許多實際標的和狀況是2003年時的,與現在已有不少的差異,但其實是很欣喜地看見,指數投資在這十幾年發展如此快速,有更多的指數基金和ETF出現供我們選擇,費用率也一直在下降。(不過美股的數量則從6000多變成只有3000多,可參見威爾夏指數與美股數量變化的探討

書中對於是否要請理財顧問,是偏向否定,甚至把它作為書中的第一章的主題,後面章節也曾再次提及,這點與之前介紹另一本很好的入門書《投資,愈被動賺愈多》中萊利‧史維哲的看法看法略有不同。在現實世界中,有很多不良理財顧問的情況下,這看法可以理解,或說也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但如果實際有需要,還是可以進一步參見史維哲對如何選擇好的理財顧問的看法,畢竟有時候雖然依本書所做,能提供正確的方向,不一定能完全解決所有的投資理財問題。

本書中文的翻譯很流暢,很適合投資新手閱讀。唯文中把資產配置的Rebalancing(再平衡)譯作「調整」,本身字義上雖然不能說錯,但這樣翻譯會讓它和同一段後所述,隨著年齡增長對資產配置的整體比例調整有些混淆。兩者其實是不同目的的不同作法。

整體而言,雖然有以上的討論,還是非常推薦指數投資的愛好者,以及初接觸投資的人閱讀這本好書,並且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常常拿其中所說的金律,來檢視自己的理財或投資行為。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