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台灣上市債券ETF概述和優缺點比較

在我剛開始作指數投資的時候,台灣沒有多少ETF可以選擇,且主要都是台股ETF為主。早期曾經有一支以台灣公債為主的來富盈債券ETF,但因為實物交換機制有問題,折價太大,最終被投資人決定清算而結束。(註1)

這幾年來台灣ETF愈來愈多,尤其海外債券ETF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有106支債券ETF(註2),數量和規模已經在全世界來說都算不少(雖說主要是靠壽險業資金支撐)。

對於想投資債券ETF的台灣投資人來說,台灣上市的債券ETF多了一種較方便且交易單次成本較省的選擇,不過ETF的發展,畢竟和美國或英國等金融先進國家相比還是有差,整體產品的品質也有差,本文即簡介這些債券ETF,並說明與海外ETF比較之下的各種優缺點。

一、台灣上市債券ETF概況:

(一)發行投信:

目前台灣共有共有106支直接投資於債券的ETF,發行的投信包括元大、國泰、中信、凱基、新光、群益、富邦、復華、第一金、永豐、台新、統一、富蘭克林,共13家。

(二)資產類別:

債券以美元債券為主,其中類型包括美國公債、美元投資級公司債、美元各產業類別公司債、美國市政債、美元新興市場公債、美元新興市場公司債、美元高收益債、中國美元公司債等。




此外也有少數人民幣計價債券ETF,包括中國公債和公營企業機構債券。

明顯缺少的主要債券類別,包括美元和人民幣以外的各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貨幣的債券,包括公債、公司債等。此外也缺少通膨相關的債券。

二、如何自行查詢評估各債券ETF相關資料:



(一)、殖利率:


之前的文章提過,殖利率是投資債券時最重要的參考資訊。

國內投信的網頁不太會把債券ETF的殖利率資料放在月報中,較常見的方式是放在申購買回清單底下(例如元大、群益)、也有放在投資組合或基金持股中(如中信、國泰) 或是追蹤差異(例如凱基)的頁面。

有些提供的是到期殖利率(如元大、國泰),有些則是提供最差殖利率(如中信),也有不確定是指哪個數字(如凱基、第一金),其中復華這方面最好,會同時提供到期殖利率和最差殖利率,更能完整了解持債的狀況。不過一些債券類別如美國公債,這兩者數字是一樣的,沒有分開提供就還好。

(二)費用率:

費用率是投資ETF很重要的一項因素。

在ETF的官方頁面上一般只會有經理費和保管費,但它不代表完整的費用。之前年度、季度、月的費用率可參見證券投信公會的網站,除了看見完整的費用率,也可以看到費用之中各是出自於哪些部分。但有些細部可能要查完整的年報或半年報會更清楚。(雖然是股票ETF,但投信ETF費用的一個例子,可參見綠角今天的文章

(三)其他持債內容資訊:



債券ETF的平均信用評等、平均存續期間、詳細持債等資訊,與殖利率類似,常可在投信網頁中的申購買回清單、投資組合(基金持股) 、追蹤差異等頁面看到。但例如債券所屬國家、產業類別等資訊,一般則需要到月報中才能查得到。

(四)實時折溢價:

各投信都會有一個實時折溢價的頁面,可能在「即時淨值預估」(如元大、中信)、「折溢價查詢」(如富邦)等頁面,可以查到ETF當時的淨值以及市價,以及之間的差距。但需注意在台股開盤的時間,美國債券不少已經收市,所以收市的市況變化不會反映在淨值中,只會反映即時的美元匯率差距。在買進ETF之前可確認一下沒有過大的溢價。

(五)追蹤成效比較:


ETF本身績效不難查到,但作為台幣計價的ETF,大多數追蹤的是美元計價的債券指數(如果是人民幣債券會是人民幣計價指數),所以要比較追蹤成效,需要將比較時段前後的台幣和美金匯率考慮在內之後,才能得出正確的追蹤績效差異。

另外,後面會提到稅的問題,像美國公債公司債等債券大部分不會對ETF收稅,所以一般會以total的指數來比較。(如果是美股ETF就要用net會比較適合)

三、投資台灣上市債券ETF的各項優點和缺點整體評估:



(一)、交易費用:




基本的交易費用是買賣各付出一次手續費,是0.1425%乘以券商給的折扣,一般如果以手續費低為主,不難找到3折以下的券商。此外債券ETF不用交證交稅,比股票ETF和一般股票都便宜。

相較於使用美國、英國等地的債券ETF來說,主要可以省下換美金的成本以及來回匯費(或複委託手續費)。因此對於預計投資期限不是特別長(例如幾年以內)的人來說,有一定的優勢。

買賣成本還有買賣價差,這部分參見下一段討論的流動性。


(二)、流動性、買賣價差:



台灣上市債券ETF雖然不少規模不錯,但相應的交易量並不太大。(大多是壽險業中長期持有)規模和流動量比較好的台灣股市債券ETF,每日成交量一般仍不大,可能就幾百張左右,看起來非常少。

但實際上觀察每天的交易狀況,流通量較好的一些債券ETF,例如幾家的美國公債20年ETF、元大A級公司債、BBB級公司債等,買賣價差大約會在0.1%-0.05%左右,有時甚至可以低到0.02%左右,而兩造的買賣單大約都有10張或20張以上的量(大多是因為投信或券商有在造市),如果不是一次要大量買進賣出(一次超過40-50萬台幣以上),其實不太會有衝擊成本產生(如果有大規模資金就建議分批買進賣出)。但也有很多規模較小,流動性真的較差的ETF,價差會到0.2%以上甚至0.3%以上,就比較不理想,在決定標的之前可用yahoo股市等網站,觀察個幾天實際的掛單狀況看適不適合作為標的。

也因為同一支ETF不同日期、時段都可能有不同的價差,也可以觀察之後,為自己訂一個最高價差上限,價差暫時太大時可暫時不買入賣出,等比較合理時再交易。

當然國內的債券ETF,與美股的一些對應標的債券ETF,買賣價差只在0.01%左右,甚至0.007%(如TLT)0.008%(LQD),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交易量更是完全不能比,不過如果考量到換匯和匯出的成本,國內的債券ETF在一次性成本上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

(三)、費用率:

以2019年的費用率為例,目前特定類別的各投信ETF費用率已逐步有競爭力。

例如:短期美國公債ETF費用率已達0.17%、長期美國公債的費用率已達0.2%左右(但中期債券不知道為什麼特別高,大約0.4%左右)A級美元公司債也低於0.3%,新興市場美元債和美元高收益債也大約可到0.4%左右。

雖然與美國有些ETF的年費用率可低至0.1%以下甚至在0.05%相比還有差距,但上述類別的費用,已非完全不可接受的程度。


(四)、追蹤能力:

在早些年台灣剛推出國際股市ETF時,雖然費用率偏高,大家應該還頗期待有這樣的工具出現,但後來才發現,費用率竟然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指數追蹤能力造成離扣除費用後的績效有更明顯的落差,例如元大S&p500ETF就是一例,參見綠角的文章


近年推出的債券ETF,相對而言追蹤能力沒到這麼糟,但也仍常有這樣的問題,但部分ETF的狀況已經逐漸有改善了,尤其是追蹤難度較低的美國公債ETF,不少在換算回台幣之後,已經頗能貼近指數扣除費用的績效。

但也因為相關ETF仍不時有追蹤能力的問題,因此只建議買有一定期間完整追蹤實績的國內ETF,尤其新上市的ETF變數較大,不太建議購買。


(五)、持債廣泛度:



台灣的債券ETF相對而言持債數較少較不廣泛。

首先,很多ETF會特別選擇原本持債數就比較少的指數,例如一些常常是帶有「select」字樣的抽樣性、精選性指數。

而實際查看相關持債資料,不少債券ETF實際持債數又往往比指數還少一些,這部分可能因為ETF規模還不夠大,想要減少一些交易上的成本,但有時候會成為追蹤落差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選擇使用之前,需先確認ETF的持債是否符合自身選擇的需求。

六、稅務:

以美國公債、公司債而言,使用美國券商或複委託買美國ETF會先被扣30%的稅,之後可以退稅(有些券商自動退稅,有些需申請)。使用台灣的ETF則不會被美國扣稅,在配息時則因個人稅級狀況課稅。

以非美國債券而言(例如新興市場債券),使用美國ETF會被重複課稅,無法自動退稅,需要申請NEC退稅才能退(但 NEC退稅是否合法仍有爭議)使用台灣ETF則不會被重複課稅,但配息時要看個人稅級狀況課稅。

整體而言如果個人利息所得不高,相較於使用美國ETF在稅務上略有優勢,但相較於都不會被課稅的英國ETF就沒有優勢。


四、整體評估建議:


基於以上的各項優缺點比較,如果目標是長期投資(例如10年以上)中要配置各類型債券,仍然較建議使用美國、英國等地的債券ETF,費用率較低、追蹤能力較穩定、流動性佳、持債分散較廣,對長期投資是較好的選擇。

但如果是較短期,例如是數年以內會用到的資金,想投資債券作為中短期的低風險配置的一部分,這時使用台灣上市的債券ETF,可能可以節省換匯、匯出匯入等一次性成本,仍是一種可能的合理選擇。(另一種可能的狀況,是自身或親人對於將錢匯出台灣有疑慮,退而求其次用台灣的債券ETF作資產配置)

但在選擇台灣上市債券ETF之前,仍需先確認標的追蹤指數特性和實際持債符合自身需求,並選擇費用率需尚稱合理、追蹤能力有實績可信任,實際觀察後流動性也足夠的ETF。

之後會再發文對特定類型ETF作實際的分析:
相關文章: 

元大美國政府20年期(以上)債券基金分析(00679B)



(註1)ETF被清算有時候對投資人不見得是壞事,要看ETF的折溢價狀況而定,當時富盈債券ETF被清算,反而讓折價買入的投資人(包括我)突然賺了一筆。
(註2)債券ETF數字未計入未實際持有債券的反向和槓桿ETF。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5 則留言:

張吉米之旅行紀事 提到...

您好,可是債卷的利息本來就是主要利潤來源.
以ETF 殖利率2-3% 扣30% 一次就扣了0.6-0.9% 的利率了
這樣來看應該是買台灣的債眷ETF 先天上優勢就>>美債ETF了吧

ffaarr 提到...

張吉米之旅行紀事:如果是本來就要被扣的部分,台灣的債券ETF一樣會被扣(會在債券配息給ETF的時候先被扣),如果是本來就不會扣的部分(例如公債、公司債利息)美國債券ETF扣的30%也會在第二年初退回來(當然有的券商沒正確地退)所以這部分成本幾乎是一樣的。

張吉米之旅行紀事 提到...

您好 想跟您請問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1) 美國針對"直接持有債眷" 是不會對利息預扣30% 稅金
(2) 台灣的債眷ETF 應是由投信公司如果是直接持有一籃子債眷,然後再將利息分配給購買人
(3) 台灣政府對債卷ETF 利息收入算海外所得 (跟本國收入相加要>600多萬才會課稅)

這樣對投資人而言 購買台灣投信公司出的債眷ETF 利息收入要被課到稅的機率應該是不高
除非投信公司購買的是美國債眷ETF 而非直接持有債眷

ffaarr 提到...

(1)沒錯(2)沒錯(3)也沒錯。
但廣義的「美國債券」中有一些不是真的狹義的美國債券。而是其他國家或公司在美國用美元發行的債券,所以這部分是有可能被課到稅的。當然這部分就算有,比例也不高就是。 如果買美國發行的美國公司債ETF,被課的30%稅金,大概會自動退回85%左右(當然要選對券商),剩下的15%就是這類的債券配息。 當然如果買的是純美國公債ETF,就不會有被課稅到稅的問題。 這部分也可參見這篇文章: https://finance.ffaarr.com.tw/2019/08/Bloomberg-Barclays-US-Aggregate-Bond-Index.html

張吉米之旅行紀事 提到...

謝謝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