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滬深300指數與相關ETF比較(ASHR、XCHA、華夏滬深300、安碩滬深300、元大滬深300、復華滬深300)

滬深300指數近年走勢
滬深300指數(CSI 300 Index)是中國國內股市滬深A股的代表性大型股指數,在A股中的地位有如台股的的台灣50,以及美股的S&P 500指數。

因目前主流全球或新興市場指數收錄A股比例相對較低,如果要在配置中補上A股,滬深300指數是個很好的選擇。本文即簡介滬深300指數,並比較分析追蹤該指數的各ETF。

中國大陸有最多且品質佳的滬深300ETF,但一般台灣投資人(包括我)無法購買,所以本文只介紹海外發行的部分。


一、滬深300指數:

(一)滬深300指數簡介:


滬深300指數(CSI 300)由中證指數公司發行,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2005年4月8日正式發布。

選取方式是上海深圳上市的股票(深圳創業板需上市3年,其他股票上市半年)之中,總市值前300大的股票,但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額需要在前50%。

以股票自由流通市值來加權。每半年(6月和12月)會依規則調整成分股。

2020年5月底時,預估股息率為2.04%。

上海交易所的股票佔65.4%、深圳交易所的股票佔34.7%。相較於兩股市在A股市值的整體比重(約58%-41%,參見之前的文章),該指數較偏重於上海股市。

2020年5月底時,成分股總市值為309,484(億人民幣)指數市值130,600(億人民幣),其中成分股總市值佔整體A股53%,指數市值佔A股流通市值約50%。(大約10年前左右滬深300還大約佔了A股近7成市值,但10年來新上市股票眾多,且中小型股表現不差,因此下降到約50%)



目前指數的300支成分股股都已納入滬港通或深港通,因此完全可以由中國大陸以外的ETF投資。


(二)、為何選擇滬深300?與其他綜合A股指數的比較。


滬深300的代表大型股指數,亦即只能部分代表A股。

真正代表完整A股的全市場指數,是有3000多成分股的中證流通指數(收錄全部上市股票)或中證全指指數(僅排除新上市和特別處理中的風險警示股票),但在中國大陸以外並沒有ETF可投資這二個指數。

滬深300與另一知名的A股大型股指數,只持有50支股票的A50相比,涵蓋率明顯高,因此更適合作A股的指數投資。

另一個可與滬深300抗衡,值得考慮使用的指數,是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 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持有467支滬深A股,涵蓋股數和市值更多,也有ETF追蹤,如果只想用一支ETF補足A股配置,本身是很不錯的選擇,但缺點是可選擇的ETF較少。


而滬深300指數ETF的一個優勢,是可方便進一步與中證500指數(收入深滬市值301-800名的股票)ETF搭配,成為持股800支涵蓋A股65%以上市值的組合。

關於滬深300以外的A股指數和ETF,之後還會有完整文章更詳細介紹。


二、美國上市滬深300指數ETF:


美國上市的ETF,在配息時會被多收30%的股息稅,除非用目前仍有爭議的NEC報稅,不然不會退回。依據目前滬深300大致的殖利率,這會造成大約每年多0.6%的成本。


(一)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 China A-Share ETF(ASHR):


這是美國唯一一支滬深300ETF,費用率0.65%,追蹤狀況也不錯,交易量非常大,買賣價差幾乎隨時都在0.03%(即0.01美元)整體而言本身是很不錯的標的。


三、英國上市滬深300ETF


英國上市的ETF不會再被多扣股息稅,因此比美國上市的ETF,可省下約0.6%的成本。

(一)Xtrackers Harvest CSI300 UCITS ETF(ASHR、RQFI):


英國版的ASHR,內容與美國版幾乎一樣,費用率也是0.65%
但交易量較低,買賣價差約在0.13%-0.35%。
   
另有出英鎊計價版本RQFI,成交量差不多,買賣價差在0.14%- 0.38%。


另在瑞士、德國、義大利也有上市。

(二)Xtrackers CSI300 Swap UCITS ETF(XCHA)

同為Xtrackers所出,但並非實際持有股票,而是使用Swap的交換合約式ETF,需要負擔一定的信用風險,費用率則是比ASHR低0.15%的0.5%。

另外它有個不穩定因素,是過去兩年(2018、2019)的績效偏離指數超過2%,雖然是贏指數2%以上,但正常來說Swap式ETF的追蹤應比較理想,使用swap可以省下股息稅,但海外投資A股的股息稅在10%,也就是比ASHR實際持股可以大約少0.2%的成本,無法解釋贏2%的績效。這樣的找不太出原因的偏離不是好事。

目前只有出美元計價累積版本,買賣價差約在0.23%-0.5%。

四、香港上市滬深300ETF:

香港的ETF配息也不會被收股利稅,因此也相對而言有成本的優勢。

(一)安碩滬深300(港幣:2846、人民幣:82846)英文名稱:iShares Core CSI 300 ETF。

管理費加信託費為0.38%,在相關標的中較低,但這未含其他相關費用,因此實際總費用率會再高一些。實際看最近3年追蹤績效,大約平均落後指數0.5%-0.6%左右。

交易量平平是其缺點,港幣版本的價差約在0.27%-0.54%,人民幣版本在0.59%-0.74%。

(二)華夏滬深300(3188、83188)

是香港最熱門的滬深300ETF,總費用率為0.83%。

交易量很大,其港幣版本的買賣價差僅在0.08%,人民幣版本大約是0.1-0.24%。

(三)香港其他滬深300ETF:


香港還有許多滬深300ETF,但明顯在各方面都幾乎不如前述二支ETF,因此幾乎可以不納入考慮,包括:

1、標智滬深300(2827),費用率1.04%,交易量還好,價差大約在0.16%-0.44%。
2、Global X滬深300(港幣:3127、人民幣:83127)總費用率0.75%算還不差,但交易量不大,港幣版本價差約0.7%-0.8%、人民幣版本價差約0.7%-0.8%(人民幣)。
3、XTR滬深300(3049)與英國的XCHA為同家公司發行,內容一樣為Swap ETF,總費用率也同樣是較低0.5%,但交易量很低,買賣價差一般會超過1%。
4、海通滬深300(港幣:2811、人民幣:82811)總費用率0.85%。交易量很低,港幣版本價差一樣超過1%,人民幣價差一樣超過1.5%。

五、台灣上市滬深300ETF

用台灣上市ETF的優點,在於直接使用台幣購買,也不用匯至海外,在稅務方面,滬深300ETF的配息,視為海外收入,每年600萬以上才需課稅,所以對一般投資人來說,與香港和英國版本類似,相較於美股ETF,有大約0.6%的稅務上優勢。(實際上下述兩檔ETF都是不配息的,對資產配置長期投資人來說是一項優勢)

(一)元大標智滬深300(0061)


台灣最早的A股ETF,但該ETF為間接投資A股,早期使用A股連結產品(AXP)(參見綠角的系列文章 ),目前改為直接持有香港的標智滬深300ETF和使用少數A50期貨來追蹤,雖然少了信用風險,但間接持有的成本費用和追蹤可能不穩定的問題仍會有。

費用率0.46%(0061本身費用)+1.04%(所追蹤標智滬深300的費用率)共為1.5%的費用,是相當高的成本。

目前仍是台灣平均交易量最好的A股ETF,買賣價差是相當不錯的0.05%-0.13% 。


(二)復華滬深300(006207) 

詳細可參見綠角的介紹。2019年的總費用率1.1%

雖然交易量不時已大於元大滬深,但平均而言價差還是略大一些,買賣價差約在0.12-0.46之間。


六、日本上市滬深300ETF:

日本ETF配息時,會多扣15%的股息稅,也就是會增加大約0.3%的成本。

(一)上場インデックスファンド中国A株(パンダ)E Fund SCI300(1322)英語:Listed Index Fund China A Share) Panda E Fund CSI300:


日本唯一的一支,由Nikko(日興資產管理)所出的連結標的ETF。主要資金投入中國大陸上市的易方達滬深300ETF,基金本身費用、所投入基金費用,以及交易費用等總費用率為1.12%。

交易量不大,買賣價差約在0.54%-1.3%

七、總結:

因為A股早期未加入主要指數,目前雖然加入(參見A股入摩、A股入富、A股入標的介紹文章),比例僅在20%-25%,也就是在使用全球ETF,新興市場ETF投入A股,相較於實際的流通市值(或總市值)都有一段差距。

因此,如果想在全球股市配置中,補足A股短少的部分,使用本文所介紹的,具代表性且選擇較多的滬深300指數ETF,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如要在中國大陸以外投資滬深300指數,可先看是否有管道能交易英股,因為英國版本的ASHR是各方面都不錯的選擇,費用率較合理,交易量也算可以,稅務成本也低且以美元計價。如果覺得這部分信用風險溢酬的價值不到0.15%,也可以選擇同樣是英國上市但費用較便宜的swap式的XCHA(但個人比較不推薦)。

如有管道交易港股,香港的安碩滬深300也是長期投資不錯的選擇,內扣成本還略低於ASHR,近年追蹤落後因此好於ASHR,稅務成本也低,缺點是交易量較小,買賣價差可能較高。另外幣別是港幣或人民幣,因此要是看個人轉換幣別的便利性而定。

如果沒有管道交易英股或港股,美國的ASHR本身是不錯的標的,但如果未準備申請NEC退稅,增加0.6%的費用就比較划不來,甚至總共的長期成本(1.25%)還高過在台灣投資復華滬深300的費用1.1%,長期投資者如果認為能接受含稅1.1%的成本,可以考慮使用復華滬深300(或是追蹤MSCI A股國際通指數的元大MSCI A股 ETF也是另一個可能的選擇),也可省下匯款換匯的成本。

如果是短線進出者(雖然不建議這樣作),美國的ASHR以及香港的華夏滬深300,都是交易量大買賣價差低的最合理選擇。台股的滬深300的交易量也不錯,但成本以及間接追蹤的問題比較大,整體還是選擇交易量略小但直接持股的復華滬深300較有利。

至於日本唯的一支滬深300ETF(1322),費用率和交易量都沒優勢,除非剛好在日本券商有一筆日幣要花的狀況下,才可能選擇它。


相關文章:
中國股票包括哪些類股?有哪些中國整體市場指數和ETF?

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簡介、相關指數與ETF

A股入摩、A股入富、A股入標是什麼?指數投資者要如何因應?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4 則留言:

Winston 提到...

請教多啦王對於 CNYA 跟 ASHR 的看法,如果只能選其一的話

ffaarr 提到...

Winston :如果只配一支的話就是選CNYA(美股或英股都是)費用低一點且涵蓋度更好。

提到...

想請教多拉王 華夏滬深300成分股 Csin0300 是什麼呢?

ffaarr 提到...

應該是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