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講到,如果基於理念想排除投資中國股市債市,是合理的作法,並說明了有什麼適合的方式和標的。
以下從報酬與波動風險兩部分,來說明將中國股市包括在全球投資之內,是較為合理的作法。
一、報酬績效:
中國股票(無論是A股還是香港美國上市的股票)這幾年的確表現很差。
例如今年(2023年)全球股市(MSCI ACWI IMI
NET)到11月3日為止是 10.2%,但中國指數(MSCI China IMI
NET,香港美國上市的股票佔比較高)為-9.58%,中國全市場指數(MSCI China ALL
Shares IMI NET,給予A股完整權重) 為-9.5%。
因此,如果投資全球排除中國股市(MSCI ACWI IMI
ex-China),可獲得更好的10.9%,反之,如果不像一般指數拉低中國股市(MSCI指數只給A股市值20%市值,而且收錄的A股數是相對少的幾百支),而是完整補回去(使用MSCI ACWI IMI with
China-All-shares),會是更差的9.55%。
如果拉到三年,有沒有中國在內(ACWI vs ACWI
ex China)的差距會是更大的年化1.03%(前兩年非A股的中國股市表現特別差),拉到10年則差了年化0.25%(7.53% vs 7.28%) ,也就是如果排除中國,過去10年可以增加約4.75%的報酬。(不考慮為了排除中國增加的ETF費用率)
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呢,MSCI ACWI IMI ex-China指數從1994年5月開始成立,從那時候到今年10月底,近30年的時間,MSCI ACWI IMI ex-China的年化是7.28%(這裡因為沒有Net的數據,用的是Gross版本指數),MSCI ACWI IMI的年化是 7.21%。也就是這期間如果選擇排除中國,可多獲得0.07%年化,大約共15%左右的報酬。
也就是說,以當下為投資終點,的確排除中國可以獲得較好的績效。
但首先這是過去數字,不代表未來也會是如此表現。而且近10年差了年化0.25%,30年只差了年化0.07%,這代表一件事,就是前20年其實是中國指數是小贏過世界指數的,所以回到10年前,回測的時候會發現中國指數表現還略勝全球平均,而且那時候表現爆強的A股還沒加入MSCI 中國指數,中國指數純粹就只是港美新等海外上市股市和B股的表現,所以中國指數是明顯被低估的。
所以,未來中國指數會表現比全球好,還是比全球較差,光以最近中國表現不好來看,並無法預測未來。(當然不看好中國的人一定可以講出各種理由,問題是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理由,就會反映在現在股價而不是未來,必須要有更深入的理由才會是好的擇時理據),而唯一可確定的是,特別排除中國可能需要使用較高成本的ETF。
二、波動風險:
前面講的不確定未來誰的報酬好,但如果考慮整體波動大小,就很明顯始終都是加入中國比較有利。
例如,前述MSCI ACWI IMI ex-China指數無論近3年、5年、10年的標準差,都比ACWI指數明顯差一截(10年期是14.86 vs 14.71 還沒差這麼多,但3年的17.67 vs 17.3 明顯差距又增加) 也因此雖然績效是ex-china明顯贏,但兩者的sharpe值非常接近(除了3年的明顯輸,5年10年的都是ex-China小贏0.01)。
3年和10年的波動度差別大小不同,有一個明顯可解釋的理由,就是2018年開始A股入摩,2019年完成第一階段至今,因為A股與國際股市的相關度更低,雖然才收錄20%市值,這之後指數中的中國股票還是提供了更好的減低整體股市波動的效果。
我們也可以用EMXC這支ETF,與同指數系列但沒有中國的EEM來比較觀察。EMXC是2017年發行,因此回測只有2018年至今的數字。從績效來看,這幾年當然加入中國股市的EEM表現較差。但下跌較多的EEM從波動度來看標準差是 18.95,明顯低於EMXC的19.48。
其次,EEM與美國股市的相關度是0.73,明顯低於EMXC的0.82,而與全球股市(VT)的相關度,EEM是0.83,而EMXC是0.91。從相關度來看,與其他股市搭配,包括中國股市的EEM的配置降低波動的效果會是比較好的。
三、小結:
整體而言,如前所述,如果是從個人理念(例如不想投資敵國)的角度,排除中國股債市是很合理的。
但如果不是基於理念,從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加入中國股市的預期報酬未必較差,但在分散波動風險有一定的效果。
所以如果因為近年中國股市表現差,或有什麼不看好的理由,就想要在指數化全球投資中排除中國股市,一般並不是一個合理有利的作法。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相關文章:
中國股票包括哪些類股?有哪些中國整體市場指數和ET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