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指數投資人想重押特定標的該怎麼辦?

雖然決定開始進行大範圍的資產配置和指數投資了,但在投資過程中,發現自己突然非常想要不依照原本的原則,重押特定的標的,應該怎麼做呢?

這裡的重押,是指在依市值的大範圍全市場股市、債市等標的配置之外,另外配置一些部位投入特定的標的,
這個標的可能是個別公司股票、個別產業ETF(或基金)、個別市場ETF、個別策略ETF,或是一部分資金自行運用特定策略操作等等。

有一種情況是大規模指數缺少某些配置,因此買進特定標的補足,這雖然也會花費多餘心力,但應該不算是重押,例如在大範圍股市指數(全球指數或新興市場指數)之外,買進一些A股ETF以補足A股市值被一般指數低估的部分。(關於A股被低估的問題可參見這篇文章

雖然一般並不建議買特定的標的重押,但如果想這麼作的想法理由很強烈,也不是100%不行,但
建議由本文逐步思考清楚是否要做,以及該怎麼作。

一、思考想重押的原因及合理程度:


首先應該確定自己為什麼要買,以及合理程度為何?可能的理由有以下幾種:

(一)、特定資產配置理由:

並非因為特別看好某標的,而認為它會比大盤有更好的平均績效,而是為達成某種資產配置目標而買進重押。

例如特別配置Reits ETF部位可算是一種個別產業的重押因為與通膨、與房市的相關度較高以及與大盤股市相關度較低,所以成為合理的一種配置。

又例如配置少許與股債相關度不高,在特定市況如通膨或恐慌時可能上漲的黃金。或我自己因為希望平衡一些台幣昇值風險,在全球股市配置中多增加一部分台股配置。

這樣的買進重押,就是所謂資產配置理由,只要理由合理並符合自己整體投資的需求,且增加的標的和配置不會帶來過多的成本和心力,那這部分的重押並沒有脫離合理的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範圍。

(二)、基於信仰、理念等理由


例如有人因為愛台灣決定重押台灣股市,有人因為認同環保社會責任的理念而買ESG指數ETF,有人是果粉所以要買蘋果股票,信仰伊斯蘭教所以買伊斯蘭指數ETF等等。

這種理由是財務以外的個人因素,所以也是很合理的重押理由,但因為這是基於信仰或理念,所以應該要是
即使投資結果輸給大盤也在所不惜。

如果有人所說的信仰,是因為相信XXX,所以「覺得會賺贏大盤」,那樣嚴格說來就不叫信仰或信念,或著可以說「信仰不純」,其實常常就是所謂的「看好」了,關於這部分詳見下一段。

(三)、「看好」特定標的:


這個是很常見的理由,所謂看好,是基於各種理由,認為某股票、某產業、某地區、某策略績效會贏整體市值加權指數,或是同樣績效但能達成波動風險較小。

但在想因為看好而重押特定標的之前,應該要先想想自己的理由是否合理。

是不是簡單看了新聞、網上資訊或過去績效,就看好一個公司、產業或市場了呢?看好的理由是不是大家都知道,早就反映而與未來市場走勢無關了呢?如果是的話,基本上只看這些看好理由,不代表你買進之後也會有好表現。(不是說不好的理由一定績效贏不了,而是就算贏了,也只是運氣好而已)

除非,你能知道市場上還不知道的事,或根據同樣的資訊,可以比市場上多數人都看得深遠和透澈,那看好的理由的確有可能帶來好的未來報酬。

但要知道現在全世界所謂的「市場」,其實是法人為主的,你認為自己花的時間精力和能力,可以比那些資源豐富專職研究的法人還強(或至少同等水準)嗎?不然憑什麼覺得你買進的標的(或特定價位)是可以贏過大盤整體市場平均的?

這部分的探討很多,在本文不詳論述,關於這個問題另可參見這篇文章:壞公司或區域未必是壞標的

(四)當樂透、興趣和夢想買(Fun Money):


如果有人自己知道想特定的標的或實行某個策略,是雖然知道不見得會賺錢甚至風險很大,但純粹當買個可能爆賺的夢想或樂趣,就類似買樂透,有可能會賠光也沒關係。

這個理由雖然就敗務上並不正面,但就心理的角度來說還算是合理的,每個人可能多少有這樣的心理需求,只要資金分配得宜,不會影響整體理財目標都算可行的作法。

---------------

以上的理由三和理由四有時候不是完全可以區分,可能同時存在,只要能弄清楚自己確切的理由就好。

如果想清楚自己的理由之後,還是覺得非重押特定標的不可的話,再進入以下第二步。

二、思考對自己的理財目標的影響以及合理的配置比例:


確定投資理由之後,就需要思考這個重押標的,可能會對自己整體投資配置和理財目標的影響。

這可從兩個部分思考,一是預期報酬,二是預期風險。

(一)、評估預期報酬:

注意不論再看好一個標的或策略,請以合理的方式估算它的預期平均報酬。例如個股長期投資可能就和整體股市平均差不多,但如果是每日當沖策略,基本上扣掉費用之後是負的期望值(就像買樂透彩的期望值也會是負的)

估算出了想重押部位的長期預期報酬之後,可與自己原本股債配置的預期報酬相比較,然後整體計算依各種比例加入重押之後,預期的長期年化報酬會變成是多少,依此可初步作出符合自己理財目標的合理配置比例選擇。

(二)預期風險:


風險比報酬更重要,合理判斷要重押標的的風險,尤其是在可能最慘情況下的虧損比例,一樣就算再看好也客觀地評估最慘狀況。

例如,買QQQ就該把2000-2002的績效拿來當最慘狀況,買個股就算不估下市,依照不同的產業,起碼波動小的股票跌6、7成,波動大的類股跌8、9成以上的最慘狀況應該要考慮在內。如果有用衍伸商品開好幾倍以上的槓桿,或是買類似樂透的東西,比如不知名的小型加密貨幣,合理估算最慘就是全虧光,除非一開始就能預估好最多虧到一定比例就撤出,也有一定能及時撤出停損的機制(有的股票可能大跌時賣不掉)。另外需要注意是否有歸零就結束的機制,以免風險超出這個重押配置範圍(今年初出現期貨的「負油價」就是很好的例子)

確認最慘的狀況之後,可看看與原本自己的資產配置在一起之後,最慘的狀況會是多少比例虧損,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在能承受的前提之下,訂出合理的重押標的配置比例。

------
作為一個指數投資者,強烈建議大家在資產配置或純信仰理由以外(即看好或fun money)的配置比例不要超過10%,但如果投資人真的在依本段所說的,清楚考量最大風險與預期報酬之後,仍然想超過這個比例,也不是完全不行,就是投資最終結果很可能會明顯偏離指數投資,考慮好可能的負向結果,確認願意承擔就是。

三、精確地選擇想買的標的和相關比例,不要拿間接包括的標的,以免拖累其他部位或沒真的達到重押的目的:


常常會在網上看見一種問題,就是「因為看好XX公司,請問有什麼基金或ETF可以投資它」的?

這個問題的思路其實不是很好,因為如果看好XX公司,該作的就是直接去買那家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去買相關基金或ETF。

不推薦買個股的我這樣說好像有點奇怪,我想應該有人會說,如果買相關基金或ETF相對於個股可以分散風險啊,但其實這想法是有些似是而非。

如果看好某公司,又想要控制好風險,最好的方式,就是限定好固定比例(例如上一段講到的,不要超過10%)去買該個股,其他的資金作正常的全市場股債資產配置,這才是正常的分散風險。反之,如果去買相關基金或ETF比例反而會難控制。

比如有人看好線上商務龍頭Amazon,想要在資產中持有5%的Amazon,但不直接買Amazon股票而去買追蹤納斯達克100的QQQ,QQQ的Amazon大約佔10%,結果得要買到50%QQQ才能到達配置目標。這時萬一亞馬遜出現嚴重下跌,其他漲多的科技股也一起跌,損失就會很慘重了。這樣完全不合乎分散風險的原則。

又如果有人看好的是美國科技股,那就應該特定比例加持真正的美國科技股ETF,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樣去買大雜燴QQQ,其中加了一堆非科技股(等於是同時重押了斯達克上市的大型非科技股,如百事可樂、星巴克、美國航空集團等等),以及一些非美國股票(如百度、網易、艾斯摩爾),還漏掉只在紐交所上市的科技股(就總投資比例來看,等於是刻意減持了如IBM、HP等科技股)。關於納斯達克指數的問題,可參見之前這篇文章

又如有人看好特定市場,例如看好巴西,所以去買拉丁美洲基金,但事實上買了一半不是巴西的國家,而這投資人可能對墨西哥、智利、秘魯等市場一無所知卻重押,自然是不合理的。最合理的作法是直接買巴西的ETF。


另一個不直接投資相關看好標的例子,就是例如有人說因為認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所以採用巴特選股法,選出XXX股票來持有,這同樣也是本末倒置,因為直接買波克夏才是合理的作法,除非自己覺得自己學巴菲特,可以比巴菲特和他親手教出來的弟子同事還厲害。

總之,不要買了很多跟自己看好的東西不同,又有點關係的東西,然後覺得這樣有分散風險,把看好的的部位限縮在風險合理的範圍內,其他配置跟它無關的資產,才是最合理重押又分散風險的方式。

總之,雖然我不推薦大多數因為看好的重押的理由,但如果真的要買,只買特定標的是最合理的作法。


四、思考合理的完整策略,以免臨時靠感覺行事:

不管哪種理由重押特定標的 都應該有基於買進理由,以及前述報酬風險考量的各種相應策略。

例如,看好是看好多久時間?看好個股而買它,但它大跌了怎麼辦?繼續持有?停損?

看好ESG指數長期表現,如果結果連續幾年績效一直輸大盤,還要繼續嗎?(最好先模擬測試一下自己的信仰有多強)

把Reits當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但結果像今年Reits虧得比大盤股票還慘怎麼辦?

如果長期看好某標的,短期突然漲多了超乎預期又該如何?

把所有可能的狀況(尤其是預期之外的虧損)都考慮進去,而不是先假定會按照自己想的賺錢而不會虧,免得到時候慌亂,作出對整體投資不良的決策。(例如看到虧損了就投更多錢下去攤平,超過原本預定的比例)

當然如果這筆錢本來就是Fun Money,一開始就設定怎麼玩都行,也是一個作法,依照所需的風險程度,把虧損的上限設定好即可。

五、結語:

整體而言,並不推薦在投資中,使用除了資產配置理由以外的重押行為,尤其很多所謂的「看好」,理由大多太薄弱不足以支持重押行為。

但如果的確想這樣作,請明確了解自己的理由和策略作法,並且精確投資想要的標的,在考量預期報酬和風險之後,設定合理的比例,不致於影響到整體投資目標的比例來進行。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2 則留言:

phqb 提到...

感謝遠大的分享,
文中提到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請問目前台灣,香港,或英國ETF能夠達到追蹤範圍足夠,誤差小,且費用合理可以參考呢?
(此外,美國的ETF需要考慮嗎? 想到白白被抽30%的稅,就有點卻步...)

ffaarr 提到...

可以參見之前的文章裡面有可以涵括大型股的英國和香港標的 ,https://finance.ffaarr.com.tw/2020/06/CSI-300-et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