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台股各市場指數與ETF搭配績效比較,以2020年5月為例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投資股市應優先使用全市場指數,這篇文章我們就以近期的台股為例,來看包括較完整市場的指數,與大型股指數之間的可能差異。

在過去幾年中,台股的大型股表現常優於中小型股,這與最大股票台積電的表現好有很大的關係,在大型股表現好的期間,較看不出全市場指數分散風險優勢,但剛才過的2020年5月,走勢明顯反了過來,中小型股開始佔優勢。

本文即探討這段時間的績效,並用以觀察不同指數、ETF,以及可能的ETF組合之間的關係。


一、2020年5月各指數與ETF報酬列表:


以下列出主要指數以及相關ETF在5月的表現,關於各個指數和ETF的詳細介紹,可參見之前的文章

列出的指數都是以含息的報酬指數,列出的ETF因為5月都沒有除息,因此績效都是以4月30日收盤價與5月29日收盤價得出。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投資理財要看自己的「現在」而非「過去」

投資應該要把焦點關注在能掌握的東西,而不是讓無法掌握的東西影響決策。

指數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原則也在此,我們承認自己不知道股市短期的漲跌,也不知道哪支股票、哪個市場、哪種資產未來的表現會比較好,所以我們不把時間精力花在這些上面。

我們選擇可關注於可以掌握的東西,選擇長期投資於低費用、廣泛分散風險的工具,並根據自己的狀況作資產配置。

上述講到的是外在金融市場和工具的部分。這篇文章則進一步主要討論到個人相關的部分。也就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是自己的「現在」的狀況,根據此作出影響自己「未來」的決策,而不是陷在已經無法掌握改變的「過去」。


一、個人過去績效影響現在決策的迷思:

在投資理財討論版面常出現的問題:

我買了XXX(可能是股票、基金或其他金融商品),現在好慘賠了25%,請問現在應該怎麼辦?

會發這樣的問題所代表的,就是與這個答案應該最相關的,包括這個人對該金融商品的想法,個人理財狀況以及整體投資策略都看不到,卻把最不相干的個人投資績效放上來,卻要大家給出具體建議。

過度看重個人過去績效的狀況,在這個例子中特別清楚,但實際這種作法非常常見,我們常看到的一些與投資行為和決策相關的用語,包括套牢、加碼攤平、回本、持股零成本、停利、停損等等,其實都反映了類似的事。


這些名詞雖然各有不同的意義,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常陷入拿自己過去績效賺賠來決定當下投資的迷思,例如:

大雄因為在10元買了哆啦銀行股票,現在跌到8元,所以「被套牢」不想賣出,而因為想要「回本」所以「加碼攤平」,希望把自己的平均成本降低到9元。


胖虎因為在10元買了哆啦銀行股票,現在跌到9元帳面虧損10%,所以想要「停損」。

小夫因為在10元買了哆啦銀行股票,現在漲到11元帳面獲利10%,所以想要「停利」。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為何要優先選擇全市場指數以及實務考量

在進行指數投資時,特定資產可能會有不同的指數可選擇,之前在簡介指數的選擇方式一文中,綜合探討了許多的選擇要素,本文則進一步探討其中的一項。

在許多區域或市場,都會有代表大型股指數或大中型股指數,但本文認為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之下,還是應優先選擇持股(債)最廣泛的全市場指數(Total Market Index,或譯整體市場指數),但也進一步探討實務上會遇到的一些可變通的狀況。


一、優先選擇全市場指數的理由:

(一)分散程度較好

指數投資的原則就是儘量透過分散標的來降低風險,因此儘可
持有更多標的是合理的作法,以股市來說,即最好選則同時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股(進一步包括微型股更好)的全市場指數。

尤其很多非全市場指數所排除的標的(主要是小型股)常常與指數本身的波動方式有一些的差異,正好適合分散波動風險,也因此雖然小型股本身一般波動度與風險較高,但全市場指數波動度和風險未必較高。而長期而言,小型股還可能有一些風險溢酬。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能賺錢就好了」的迷思-兼談元大S&P原油正二(00672L)

在思考或討論投資時,常常有一種說法是「能賺錢就好了」,亦即如果某個產品、某個方法,有讓我賺到錢就是好方法、好產品,其他的相關的批評探討都並不重要。

本文以一些故事或比喻,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為什麼「能賺錢」不代表「好的投資」:

投資相較於很多事情有一個特色,就是「運氣」常常會是佔有相當重要性的因素。尤其是中短期的賺賠,運氣一般比包括實力在內的因素都還重要。

例如,巴菲特的波克夏今年第一季虧了500億美金,等於超過10%的損失,一定有很多投資人(或沒投資的人)虧得比他少甚至還賺錢,但能代表這些人投資能力比巴菲特還厲害嗎?顯然不行。

反過來說,任何一個不好的產品、不好的方法,都有可能因為運氣好,或其他非理性因素而讓你賺錢,甚至可能是賺很多錢。

但一個真正的好投資,應該是雖然運氣可能影響結果,但在估算相關因素後,有合理的預期報酬與風險,並適合投資人自身的理財需求,而不是「能賺錢就好了」。

以下我們就舉一些,看似能賺錢,但並不是好投資的例子來說明。

二、可以賺錢,但不是好投資的類型與例子:

(一)、平常很多人靠它賺錢,但其實隱含重大風險,可能會在特定情況下讓投資血本無歸:


代表例子:馬多夫基金、17世紀荷蘭鬱金香球根、大量賣出選擇權、單押單一公司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