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Vanguard公布2023年經濟市場報酬預測,投資人要如何調整資產配置比例?

 

推動指數化投資最重要的公司Vanguard(先鋒集團),每年底都會發表一篇報告,探討未來一年的經濟展望,並預計未來10年的市場報酬。本文以2022年底所發表的2023年報告為例,說明指數化投資人應怎樣看待這樣的報告。

 

一、簡述2023年報告中對市場報酬的分析數據:

 

報告中主要由市場估值變化、股利、預期獲利成長、匯率變化等因素,來估計未來10年的各區域或區塊股市的預期報酬,並從債券的殖利率等因素來預期債市報酬。

 

因為2022年的股債市場下跌,2023年開始的各個市場股票與債券10年長期預估報酬都比明顯比去年增加。

 

在各類資產的報酬上。美國股市的平均預期年化報酬在5.7%、美國以外股市在8.4%、美國整體債券市場在4.6%,非美國整體債券市場(美元避險)4.5%,美國Reits5.9%,原物料商品在4.3%

 

這裡的平均預期報酬,不是代表必然的結果,而是指Vanguard認為有一半的機率實際報酬會在此報酬之上,有一半的機率會在此報酬之下,報告中也有列出5%25%75%95%機率能達到的報酬。例如美股有5%的機率低於-1.3%25%的機率低於2.8%75%的機率低於8.6%,以及95%的機率低於12.9%。這樣的呈現方式,讓我們不只是了解平均,而能更完整了解各種報酬可能的分布機率。

 

以下我們進一步探討,指數化投資人應如何看待這些數據。

 

二、什麼是合理的長期預期報酬與評估方式:

 

相較於很多機構喜歡預測僅僅未來一年的報酬,造成預測完全像是瞎子摸象南猿北轍,Vanguard作的是10年的預估,這樣的預測合理性更好,也更符合長期投資的理念,因此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雖然Vanguard的預期報酬最終仍不可能完全準確,例如在這分報告中,就講到10年前對美股和非美股的預測就不太準確。但它仍然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評估各種資產報酬的方式,一般投資人不必完全了解這套預測方法背後的所有學理,也可用以作為自己配置規劃的參考,了解自己設定的投資長期目標是否合理,不致於過度樂觀導致最終失敗。

 

此外,不時看到有人質疑指數化投資只是用過去的市場表現,來說明這樣的作法可行,但其實並不是,各類資產長期報酬是可以有很多合理的評估方法的,從這分報告中也可以看到,過去的歷史資料還是要加上其他因素的評估,才會是合理的預期報酬。

 

三、資產配置的決定不能只看後照鏡:

 

常看到有有人在決定自身的資產配置時,是拿著標的和配置過去表現來回測,然後據此選擇過去績效較好或風險較低的配置,但常常這些標的的發行時間還不到20年甚至只有10年不到,其實看到的只能算是近期的表現。

 

這樣的作法未考慮未來和過去的報酬與風險未必相同,甚至很多時候過去10多年表現好的資產和標的,很可能會因為均值回歸而有更差的表現,用這樣的方式訂出來的配置,最終很可能得到比預計要差的結果。

 

Vanguard的報告所提供的預期報酬,就不是只看近期的績效回測,反而會把市場較多上漲估值提高,視為降低未來績效的因素,在決定自身的配置之時,在回測之外,多參考這樣的評估方法與數據,可以避免只看後照鏡就決定了要投資幾十年的配置。

 

四、自己決定的配置是否能接受這樣的預期結果?

 

Vanguard的預估並非必然準確,但確實是有一定的根據,也就是說,我們至少應該認為「這是可能出現的結果」之一,然後去思考,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報酬,是否能夠接受自己配置的表現,並且不會影響堅持自己的長期配置。

 

例如有不少投資人主張只投資美股即可,不需要再投資其他國家,雖然會更建議分散全球,但如果真的有合理的理由只選美股,以及能長期堅持下去,只投入這個全球最大且最多元的市場不會是個很差的選擇。

 

但在Vanguard的報告中,認為即使預期美國企業的獲利成長高於非美股,但美股已經明顯較高的估值,依然會帶來較差的10年預期報酬。而且平均預期相差年化2.7%,這將會造成10年之後的非美股和美股是 74%124%的總報酬大差距,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單押美股的投資人能接受嗎?能繼續堅持下去嗎?

 

如果自認為可以在美股遇逆風時堅持下去,那長期只投資美股是可行的。如果不行,表示單押美股並不適合自己,至少應一定程度分散到其他市場。先設想好可能表現差的狀況,而不是相信選美股就一定會報酬比較好,才能長期堅持下去。

 

五、就算知道預期報酬偏低  也不是選市擇時的好理由: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非美股的預期報酬較高,那我就先放棄美股,重押非美股如何呢?或是先空手或減碼,等美股估值變低,預期報酬變高再買入加碼呢?

 

首先前面講到,預測不是必然準確,報告中也提到了各種偏離平均預期報酬的機率,所以只投資非美股也並不就是好的選擇,因為假如又遇到美股表現好的狀況,可能又會想要再轉投美股,一直在不同市場之間轉換,很可能反而獲得更差的報酬,包括賠上交易的成本。

 

而擇時離開股市等待的作法就更不可靠了,因為預估的平均報酬是10年而不是1年,也就是說就算確知未來10年的報酬,也無法知道未來12年會漲會跌,退出市場擇時,有可能反而錯過了上漲,結果發現過了12年之後的未來10年預期報酬變得更低,這時也不知是該繼續等還是買回來,平白讓自己的長期報酬更差。

 

六、小結:

 

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長期投資獲取市場報酬,Vanguard的報告提供了一種了解長期預期報酬的方式,讓我們在決定配置和投資目標時有合理的依據,參考之後作出的配置也讓我們更能堅持下去。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