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之一的白銀,今年突破14年來的價格新高,也有人認為在黃金價格這兩年屢破歷史新高之際,長年尚未回到歷史最高點的白銀,是一個可替代且更有潛力的商品。
本文探討長期配置白銀,尤其是相較於黃金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如果決定要投資可使用什麼管道。
一、白銀簡介:
白銀是除了黃金之外,歷史上最廣泛作為貨幣和價值儲存的貴金屬,雖然在當代的代表性和影響力不如黃金,但仍有一定的地位。
白銀的價格低於黃金很多(現今大約1:85),且年產量遠大於黃金,但全世界當下黃金的總存量還略大於白銀,主要是因為白銀在現代已非單純價值儲存的貴金屬,而是有超過6成的產量用於工業用途,消耗量遠大於黃金,這也造成兩者性質的一些差異。
以下進一步從資產配置考量的角度,來探討白銀的性質並與黃金比較。
二、從資產配置考量白銀的特性與優缺點:
1、長期報酬比較:
近年來黃金價格屢破新高,因此長期報酬優於白銀,各種長度回測大多是黃金表現比較好。
不過因為這兩年白銀的表現也很好,所以如果只看近10年的報酬,會得出白銀有超過10%以上的年化報酬,雖輸給黃金的年化12%以上,但也相當不錯,但如果把起點提早幾年(2010年白銀有一個價格高點,今年也尚未超過),就又會得出很差的報酬,所以不宜太過樂觀,如果從更長的過去50年平均報酬來看,年化5-7%我認為是較合理的預期。
白銀和黃金有一項共同優勢,是屬於貴金屬,可以像黃金那樣投資於現貨,因此不會像其他大多數原物料,如能源、農產品或工業金屬那樣,需要透過期貨來投資,進而被期貨正價差拉低了長期報酬。只要透過合理的工具,可較完整獲得價格成長的報酬。
整體而言,無論黃金或白銀,未來的走勢和報酬都很難預測,不宜因為最近大漲就看好,也不宜因為過去黃金表現好就認定未來也一定會比較好,或是反過來覺得白銀價格相對較低所以報酬會比較好,這些都是不一定的。我認為評估兩者未來預期報酬差不多是比較合理的。
2、波動與風險:
白銀的波動度(標準差)明顯大於黃金以及美國或全球大盤股市,過去10年來看,標準差大約27%,黃金和股市大約14%-15%,白銀的最大下跌也常高於黃金和股市。
此外,白銀從1980年的歷史高點49.45美元之後,已經40多年沒能破歷史新高,(黃金則是在2006年時,花了26年突破1980年的歷史高點) ,可見它的長期風險是很高的。
風險較高,加上前述的報酬未必佳的狀況,白銀本身的長期 報酬/風險,較黃金或股市都要差。
3、是否容易合理估值:
白銀有明顯較高的工業用途,而非像黃金幾乎都是儲存價值之用,這使得它在投資上有個優點,是可以由實際用途的供需,進而作出相對合理的估值,而非像黃金價格大多是看市場對它的信心,估值方式相對而言較不具體。
著名的價值投資人巴菲特從未直接投資黃金現貨(但有投資可估值的黃金開採公司),但卻曾經投資現貨白銀,也可看出兩者的差別。
4、與其他資產的相關性。
同為貴金屬,白銀和黃金之間近10年的相關度大約是0.7,算是相對高度相關,但仍然有些差異,因此互相搭配搭配可能帶來一些效果。
而前述大量工業用途的性質,讓白銀會和經濟發展多少有一些連動,因此黃金與股市有相對高一點的相關性,但也不太高。
以近10年的數據來看,美元計價的白銀與全球股市的相關度約0.35,而黃金才大約0.14,因此黃金與股市的搭配效果會較好。
但與債市的相關度,就是白銀低於黃金,黃金與美國綜合公債的相關度0.4,而白銀則只有0.2。
5、整體的資產配置考量:
貴金屬無論黃金或白銀,本身預期的 報酬/風險 都不如股市,配置的考量主要著眼於它們與股市和債市的相關度都不高,小比例配置(例如10%)能讓整體資產在特定市況下(例如股債同跌時)的風險降低。
假如一個投資人認同把貴金屬加入自身的配置,使用黃金和白銀都能一定程度達到目的。但各自有不同的特性。
白銀本身的波動風險更大,且與股市的相關度較黃金略高,因此如果要二選一,黃金一般會是更好的配置選擇。
但假如一個投資人,因為黃金實際功能很小,而不認同它的內在價值,白銀這樣以工業用途為主,能有更明確估值的貴金屬,就可能是較適合的選擇。
假如投資人不必然要二選一,那麼,二者的走勢差異,可能會在特定市況下帶來更好的配置效果。假如在貴金屬配置中,以黃金為主,搭配一點白銀(例如兩者的比例2:1或3:1),會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三、白銀投資管道:
如果決定在配置中投資一些白銀,以下是相關的建議和標的:
1、實體白銀較不建議:
實體白銀的交易成本很高,而且要承擔保存的成本和風險,因此,除非投資人想作為飾品或其他實體白銀才能達到的目的,不然不建議使用這個方式投資白銀。
2、不要使用白銀期貨的ETF:
台灣目前沒有現貨白銀的ETF,只有一支白銀期貨ETF 00738U,但白銀期貨長期轉倉會吃下大量的正價差,進而造成長期績效大幅落後現貨白銀(美國曾有一支上市白銀期貨ETF DBS,就因為長期落後現貨而最終清算關閉了),例如後述美國上市的白銀現貨ETF SIVR過去5年的美元計價報酬是約54.42%, 台灣的00738U台幣計價報酬竟然才25.49%,而這期間美元還對台幣小漲,實際報酬差距還更大。
因此這類ETF只適合短期投資之用,長期投資務必找現貨白銀的標的。
3、美國上市白銀ETF:
雖然美國最知名、規模最大的ETF是SLV(費用率0.5%),但長期持有的話,應該選擇費用率最低的 SIVR(費用率0.3%),它的流動性雖然不如SLV,但也不算太差,會是長期投資最佳的標的。
4、英國上市的ETC:
在歐洲,現貨白銀的產品較多(在歐洲一般以ETC,即交Exchanged
Traded Commodity的形式),競爭較激烈,因此有較低的費用率,因此如果有能買英國股票的管道,會比美國上市標的更划算。
其中費用率最低的是SSLV(費用率0.19%)和 WSLV(費用率0.19%),而前者的流動性明顯較好。或者如果想要流動性和買賣價差更好一些,也可以選擇費用率略高一點的ISLN(費用率0.2%)。
5、其他管道:例如Interactive Broker這家券商,有提供倫敦現貨白銀的投資,費用率僅每年0.1%,是比英國上市ETC還費用更低的選擇。
四、小結:
在資產配置中想要配置貴金屬,會建議仍以黃金為優先,但如果偏好白銀具有較有效的估值,也可以選白銀。
如願意增加配置的複雜度,以及能接受白銀本身較大的風險,在黃金為主之外,增加配置一定比例的白銀,也有可能因為更多元,而有更好的配置效果。
但絕不建議只因為看到最近白銀大漲,就突然想要配置,這樣很可能會不如預期後悔。
如果想要長期配置白銀,會建議以投資於白銀現貨的ETF、ETC等相關產品來投資,期貨相關產品會得到大幅落後的結果。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