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根據理念作出決定的投資配置

 

投資配置的選擇可以有很多理由,其中一種是純粹基於「理念」的投資選擇。

 

所謂純粹基於理念,是指這個投資決策理由,無關乎投資報酬和風險等實際影響投資效果的因素,而是純粹因為政治、宗教、社會、環境等理念想法而作出的選擇。

 

本文介紹常見的理念相關投資及作法,並說明做這樣的投資決策前要注意的問題。

 

一、常見的理念相關投資與可能作法:

1
、排除中國:

 

對台灣人來說,針對想吞併台灣的敵對國家中國,不想投資投資該國股票或債券是合理的想法。

 

在股市方面,雖然美國上市ETF已經排除了許多中國軍工相關股票,但如果完全要在全球股市配置中排除中國,一般可先配置已開發市場(用一支已開發市場ETF或一支美國加一支非美已開發ETF)再加上一支排除中國的新興市場ETF

 

正好,因為中國在新興市場中佔比很高,市場也有它的特殊性,歐美都有發行新興市場排除中國的ETF

在美國上市的ETF中,可選擇EMXC(費用率0.25%)、XCNY(費用率0.15%,且包括小型股,去年新上市流動稍差),而Vanguard也預計即將在2025年夏天出這樣的ETF,費用率可能僅0.07%,值得期待。

如果想要節省股息稅的話,也可使用英國上市的ETF,包括EXCH(費用率0.18%,英鎊計價,瑞士有美元計價版本,流動性較好)、XDEG(費用率0.16%)、EMXC(費用率0.15%,為非實際持股交換合約 ETF)、EXCN0.11%,費用最便宜,但去年新出的流通性較差)。

此外,可能要考慮的,就是上述一般市場分類中的「中國」,是指包括上海深圳的AB股、香港上市的的中國大陸公司(H股、P股、紅籌股)和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N股)。但香港上市的香港本土公司,在市場區隔中歸類在「香港」,屬於已開發市場。

假如台灣投資人,連這些香港本土公司都想要避開,就比較麻煩,因為沒有出特定的這類排除香港的ETF。所以如果要配置全球股市,在排除中國的新興市場ETF之外,只能自行用美國、已開發歐洲、日本(或再加上加拿大)這樣的搭配,組成不完組的已開發市場配置。(會漏掉日本以外的已開發亞太市場和以色列)。

債券部分,無論是全球投等債券的BNDW或是美國投等債券的BND(有中國企業在美國發行的債券)都有中國債券存在,因此要避開中國政府或公司債券,可使用純美國公債或全球已開發公債ETF的配置,來避開中國(但也要注意有些已開發公債ETF裡有香港公債)。

另外也補充,如果想要避開投資中國公司,那就不能買很流行的,追蹤Nasdaq100指數的QQQ,因為裡面有拼多多這家中國公司的股票。

 

2ESG

ESG
是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

有些投資人會不希望投資於對環境、社會和員工不友善的公司,ESG投資就是為此而設,相關的選股方式主要會排除一些不符合這三項相關價值的公司股票,但仍投資於市場上多數的股票。

根據這樣理念的實際作法,就是針對要投資的區域或特定市場,選擇適合的ESG相關ETF,這方面的相關指數和產品非常多元,無法一一介紹,為了要符合投資人的信念,建議實際了解相關指數的選股標準,以及ETF的實際持股,以確認所使用的標的符合投資人對於ESG的期望。

 

3、宗教信仰:

投資人如果有特定宗教信仰,會希望只投資於符合宗教理念的公司,這方面最有名的就是很多指數公司會出伊斯蘭指數,也會有相關的基金,除此之外,美國也已有基督教信仰相關價值的ETF,讓有需求的投資人使用。

 

如有這方面需求可以用關鍵字搜尋,選擇相關的ETF

4
、支持單一公司或產業:

相較於前幾種理念,主要是要排除不符合理念的公司或市場。

 

這裡講的是則對於特定公司的經營理念或目標贊同或支持,例如有人認同尊敬巴菲特而買波克夏,有人認同電動車發展的理念而買特斯拉等等。

 

又或者不是支持單一公司,想支持特定的產業,例如綠能產業。

這種情況,投資人可以在主要的資產配置之外,分配一部分的資金來買想支持的公司股票,或是投資單一產業的ETF,但需要如後述說明,注意相關風險。

 

二、厘清理念與投資看法之間的關係:

 

在思考根據理念進行的投資決策時,應該確認厘清的一件事,就是自身的理念和一般投資看法的關係。

 

所謂一般投資看法,是指針對標的報酬好壞或風險大小的想法預期,是一般我們作投資決策可能的主要根據。

有一種情況,是根據理念完的投資全不涉及投資好壞的判斷,亦即並沒有預設這樣做會有更好或績效或有更低的風險。例如,投資人選擇ESG的投資,但同時清楚認識到ESG選出的公司,並不代表會有比較好的績效。

但有些依理念的決策,是會伴隨著相信這樣做有助於投資績效,例如有些人在政治理念上不想投資中國,但同時在投資看法上也不看好中國市場的表現。

這兩種狀況都有好有壞。

 

理念和投資看法一致,有助於投資人在當下更強化自身的選擇。

 

但如果要更長期堅持投資配置,純理念的投資或許更容易,因為純理念的投資決策不涉及投資看法,選擇的配置表現好或壞時,都不會影響這個決策的對錯。

假如一個投資決策同時包括對標的報酬看好看壞,例如覺得某家符合個人理念的公司,績效也會好,這時假如相當長的時間遇到逆風,該公司績效表現很不好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動搖是否要繼續持有它。

所以在作選擇之前,一定要厘清自己的看法,並預先想好表現不如預期時的應對方式。

三、   了解理念投資的代價:對分散風險或投資成本的影響:

 

因為投資理念而造成的決策,會讓投資人無法完整分散於所有可投資標的,因此對於分散風險會有一些影響,這是在選擇時需要了解評估的。

 

例如,在全球配置中排除中國,會讓配置中少分散一個和全球股市相關度較低的市場,但畢竟中國股市在全球指數中佔比仍然有限,因此影響相對小。

 

但假如有人因為討厭美國,而決定在全球配置中完全不投資美股,這等於是捨棄全球一半左右的市場,對整體配置風險影響就比較大,就需要更慎重考慮。

 

又例如ESG投資會減少成分股以及產業類型,讓投資的分散性變差,但大多相關指數減少股票的比重不高,影響也算相對有限。

 

但如果是喜歡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而特別投資,這個部位的風險就會明顯較分散的組合要大,因此在作這類投資選擇時,需要評估自己在財務上可以接受的風險,再訂出合理的投資比例,不宜因為喜好,就全押或重押在這些標的上。


除了風險的代價之外,理念投資也可能帶來較多的投資成本。例如,排除中國的新興市場ETF,會比純粹新興市場ETF的費用率高。ESGETF除了本身費用率一般較高之外,也可能有較高的周轉率而付出較高的交易成本,宗教理念相關的ETF成本也會比較高,單一產業的ETF通常也是。


這些都是決策之前要先了解,並確認為了理念多付出成本是划算的。

 

四、結論:

 

根據理念投資,可以讓自己的投資配置更符合自己的想法,有助於堅持長期投資,因此在考量之後,認為增加的風險與成本划算,就是一個很合理的作法。

 

投資人可選擇相應的指數ETF或個股,來確認配置符合自身的投資理念。但建議在選擇這樣投資的時候,先厘清理念本身和預期投資績效好壞的關係,這樣在表現不如預期時,不致於慌亂,而能作出更好的決策。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