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人所謂「存股」的既念中,很多是以台灣的金融股作為長期投資的標的,因為有些人認為金融公司股票是相對安全的。
但真的是如此嗎?本文即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探討「存」金融股是否真的風險很低相對安全。
一、政府支持「大到不會倒」所以風險低嗎?
因為金融行業在台灣獲得政府的支持和監管,尤其公股銀行,真的要倒閉的機率確實很低,但如果「不會倒」是否就代表它的股票低風險呢?
答案是並不是,這牽涉到股權和債權的基本性質。如果投資人是在銀行存款,或是買金融公司的債券,作為金融公司的債權人,只要公司不倒閉不違約,投資人的確就能拿到應有的利息並取回本金。
但作為股票投資人的股東來說,就未必了,即使公司沒有倒閉,但如果公司獲利不佳,甚至虧損,股價和股利就會下降,使投資人面對相關投資風險。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從各個層面來探討金融股的風險。
二、長期投資金融股確定能賺錢嗎?
我們先從長期報酬來看,如果長期持有,大多數金融股含息再投入的報酬是正報酬,但如果選錯公司還是可能虧損,例如即使持有20年左右,在2004-2024年,新光金的含息總報酬是-1.94%,遠遠輸給定存。
此外如三商壽,從2012年上市至2024年,共約13年含息總報酬是很慘的-39.22%。
如果只持有10年左右,負報酬的機率就更高了。例如回測2004年-2014年,在2004年當時已有的二十幾支金融股票中,除上述的新光金的含息總報酬是很慘的-43.54%之外,開發金(現凱基金)是-30.29%、高雄銀是-42.34%,臺企銀是-7.97%,都是負報酬。
可看到就算長期投資金融股,如果運氣不好選錯公司,還是有不小的可能虧損。
三、金融業獲利較穩定嗎?:
有一種說法,是金融業大多有固定的獲利模式,因此獲利較為穩定。
如果與其他獲利波動較大產業如電子業相比,金融業的確可能是相對穩定。但這也只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穩定。首先,如果遇到個別公司經營不善,獲利也可能有很大的波動,例如前述的光金,2021年的EPS為1.67、2022年突然降為0.1,2023年更是降到-0.48。
即使是相對穩定的幾家金融公司,在特定對金融業不利的大環境中仍然獲利會大幅衰退。
例如以下表格列出當前市值最大的六家金控公司,在本世紀三次不利於金融業的大環境中,年度EPS的最大衰退幅度百分比,可看到大多在一年之間獲利就大幅減少,不少情況下獲利甚至由正變為負。
|
2006雙卡風暴 |
2008-2009金融風暴 |
2022美國昇息 |
富邦金 |
-21.58% |
-24.60% |
-71.66% |
國泰金 |
-53.70% |
-94.01% |
-75.05% |
中信金 |
-166.36% |
-90.07% |
-43.22% |
兆豐金 |
-30.16% |
-98.71% |
-30.62% |
元大金 |
-169.23% |
-76.40% |
-40.07% |
玉山金 |
-91.56% |
-70.00% |
-28.57% |
四、金融股股利較高較穩嗎?
不少人投資金融股,是看重金融業有較高較穩的股利,金融業的確平均而言股利相較台股主流的電子業要高,但是否就很穩定就不一定了。在前述提到金融業獲利表現不佳的年分中,隔年的現金股利很可能就大幅減少,甚至不配息。
以下列出六家最大金控在三次重大事件中,隔年配息的下降幅度:
|
2006雙卡風暴 |
2008-2009金融風暴 |
2022美國昇息 |
富邦金 |
-13.04% |
-100.00% |
-57.14% |
國泰金 |
0.47% |
-100.00% |
-74.29% |
中信金 |
-100.00% |
-10.00% |
-20.00% |
兆豐金 |
-3.23% |
-80.00% |
-11.43% |
元大金 |
-100.00% |
-72.31% |
-46.67% |
玉山金 |
-100.00% |
-100.00% |
-71.79% |
表格中可看出,的確有少數金控可以在這些不利的情況下還沒明顯降配息,但大多情況都是大幅減少配息。
五、股價下跌幅度
有一種看法以為金融股較穩,在股市大跌時會跌得較少,但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在某幾次台股大跌下跌中,金融業的確跌幅較大盤小,但另外幾次就可能比大盤跌得還多。
以下列出過去六次台股大跌時,6大金控,金融股ETF 0055以及代表大盤的0050的最大下跌幅度比較。
|
2008-2009 |
2011-2012 |
2015-2016 |
2018-2019 |
2019-2020 |
2021-2022 |
富邦金 |
-53.56% |
-41.39% |
-44.87% |
-18.24% |
-19.48% |
-36.58% |
國泰金 |
-69.72% |
-51.76% |
-37.19% |
-20.53% |
-17.16% |
-42.01% |
中信金 |
-75.92% |
-39.85% |
-34.37% |
-13.29% |
-21.25% |
-34% |
兆豐金 |
-66.45% |
-33.23% |
-28.85% |
-7.45% |
-13.55% |
-30.97% |
元大金 |
-60.45% |
-46.23% |
-47.74% |
-7.14% |
-24.26% |
-27.44% |
玉山金 |
-71.86% |
-38.66% |
-19.34% |
-11.06% |
-15.36% |
-29.09% |
0055 |
-62.50% |
-33.02% |
-24.73% |
-13.49% |
-18.90% |
-22.60% |
0050 |
-55.45% |
-21.63% |
-16.83% |
-15.23% |
-22.27% |
-31.97% |
可看到在前三次大跌時,0050都明顯跌得比金融股少,接下來兩次金融股跌比較少,2022年的大跌則有些金融股跌得多,有些跌得少。
而本世紀的最大下跌,大多發生在2008-2009的金融海嘯,大多數的金融股跌幅都比0050要大。
整體而言,金融股的股價並沒有比較抗跌,如果抱持著它股價比較穩定的心態投資,很可能在真正大跌時受不了而賣出。
六、權益負債比:
衡量公司風險的一項因素是權益負債比,它代表公司財務槓桿的高低。
因為台灣政府法規的規範,台灣的金融業的槓桿比例,與美國等國家相比,的確較低一些。
但因為金融業如銀行業與保險業等收取客戶資金的特色,負債權益比仍然比一般其他產業要高,以前述的6大金控為例,都在1000到1600左右,亦即9-15倍的財務槓桿。這與其他產業的數字一般常在100-300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因為金融業的獲利特性,這未必代表其風險高於他產業,但在遇到特殊危機,例如金融海嘯時,金融業的高度槓桿,就會為公司及其股東帶來很大的風險,也造就前述比大盤還嚴重的下跌和獲利減損。
七、結語:
綜觀本文的討論,金融股並非風險低的資產,除了個別公司經營不善的風險之外,也有金融業的單一產業風險,在一些不利於金融業的市況下,股價、股利和長期報酬都可能有嚴重的減損,比起多種產業的股市大盤風險可能更高。
因此,除非有專業的選股能力,有能力事先選到表現好的金融公司,並有信心能長期持有,否則並不建議長期投資金融股,尤其不建議高比例投資於個別的金融股。
針對一般投資人,仍相對建議長期投資大盤指數ETF。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