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長期投資時,定期定額與單筆投入都是常見的投入方式。
近來有文章指出,定期定額0050的年化報酬率遠低於單筆投入,近而否定長期持有大盤指數ETF的作法。
本文即就定期定額與單筆投入作比較,指出定期定額雖然總報酬可能較低,但並沒有真的讓年化報酬明顯比較差,並進一步說明定期定額真正的優缺點和應該注意的點。
一、正確的定期定額年化報酬計算:
年化報酬率是指一筆投資的總報酬,相當於每年成長多少百分比,因此除了看總報酬之外,還需要考慮這筆錢投入的時間。同樣的總報酬,如果投入的平均時間不同,自然年化報酬率也不同。就像一筆錢存在銀行,同樣的存款利率,放10年和5年自然拿到的利息就會不同。
所以如果有人(或基金網站)把0050單筆約10%左右的長期年化報酬,算成定期定額只剩5%多,其實是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只看總報酬以及整體投資的時間,但沒有考慮實際上資金投入的平均時間。
同樣一筆錢,在特定期間採分批定期定額投入,實際投入的平均時間大約只有單筆投一半左右,因此如果考量投入時間之後,其實兩種投入的年化的報酬率是相去不遠的。
二、無論用哪種方式投入,盡早投入的預期總報酬較高:
會有單筆年化報酬率遠高於定期定額的誤解,除了特定基金網站的計算方式有誤之外,也有可能一部分是來自於,如果一開始有一大筆錢時,單筆投入的總報酬確實常比定期定額要高。
例如,有人統計過如果有一筆錢,用單筆一次投入或以一年的時間分批定期定額投入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結果發現有約7成的機率會是單筆投入賺比較多,3成左右的機率是定期定額賺得比較多。
會有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如前所述,在類似的年化報酬率之下,一開始把整筆錢投入,參與市場的平均時間愈長,因此最終能獲得的預期報酬較多。反之,如果有了一大筆錢,卻讓許多的資金先閒置一段時間之後再投入,預期總報酬也會較低。
但假如投資人不是一開始就有一大筆資金,而是每個月有新的資金加入,那麼反過來,分批投入會比先把這些錢存起來,之後再一次單筆投入,有較好的資金效率,也會有較好的預期報酬。
三、真正影響單筆與定期年化報酬差異的:報酬順序
雖然如前所說,單筆和定期定額的年化報酬應該是類似的。但實際上會因市場的走勢而有一些差別。
因為最終都是長期持有,所以單筆或定期定額的年化報酬高低,取決於投入的成本高低。有一種說法是,定期定額能讓平均的成本降低,但其實定期定額是讓每筆錢的投入成本分布在不同的時間點,這的確會是一個優點,就是讓投資人避開單一時間點成本特別高的風險,但未必能降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高或低,還是要看標的的走勢(報酬順序)而定。
假如市場是穩定持平(向上或向下波動幅度頻率差不多),那麼定期定額和單筆 會獲得類似的投入成本、總報酬以及年化報酬。
假如一個市場的變化是穩步向上,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會比一開始單筆投入要高,總報酬低於單筆投入,但年化報酬率會很接近於單筆投入(因為定期定額的平均資金投入時間較短)。
假如一個市場穩步向下,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會比一開始單筆投入要低,因此虧損會小於單筆投入,但年化報酬率同樣會很接近(同樣因為定期定額投入的時間較短)。
假如市場的走向是先下跌再上漲(即常說的微笑曲線),那定期定額持續投入,會得到比一開始單筆投入更低的成本,最終的年化報酬率也會高於單筆投入。(總報酬則不一定)。
反之,如果市場的走向是先上漲再下跌,那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會明顯高過單筆投入,這時總報酬以及年化報酬率都會低於單筆投入。
不過,上述這些市場走勢,是我們在投入之前沒辦法預先知道的。所以即使知道報酬順序的影響,也不應該是選擇單筆或定期定額的理由。而是應該了解這樣的差異之後,還是依照個人的資金狀況和心理需求來選擇。
四、兩種投入方式的風險比較:
無論採用單筆或定期定額,投入同樣的標的並不會產生明顯的風險差異。兩者主要的差異點是,如前所述,如果有一筆錢直接投入,它的曝險金額時間會比分批定期定額投入要多要早,而定期定額因為是逐漸投入,所以在還未完全投入的期間,確實風險相對較小(同時預期總報酬也小)。
但即使如此,還是需要注意,不要誤以為是採用定期定額投入,就能承擔較高的風險,因為定期定額最終還是會把錢全部投入,進而承擔配置的完整風險,因此設定好配置符合自身的風險承受度,仍然是控制風險最好的方式。
如果發現單筆投入會風險太高,那應該作的是調整配置比重,而不是以為改成定期定額就能解決。尤其更不應該有「因為定期定額所以想投資更高風險標的」這樣的迷思。
五、重點在能「持續投入」、「長期持有」:
不過,雖然如前所述兩者的風險差別不大,但在心理上定期定額較單筆有一定的優勢,可幫助投資人持續投入和長期持有。
首先,單筆投入如果運氣不好,可能買在相對高點之後隨即面臨下跌,這對於不熟悉市場風險的人來說,會承擔較高的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一開始就因為害怕這種可能性而遲遲不敢投入。而定期定額則讓投資人面臨下跌時,還有持續的資金能投入,多少能緩和投資人對市場風險的不安。
此外,定期定額可以設定自動投入,這樣的機械式投入可以讓投資人更不需要去關注市場漲跌,排除擇時心態,以更簡單的方式享受長期參與市場的複利。
也因此,單筆或定期定額雖然在資金效率和報酬上會有一些差異,但最終只要能讓投資人持續投入和長期持有,都會是好的方式。
六、小結:
定期定額投資大盤ETF並長期持有,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方式。
它最適合於有定期新資金的投資者,可以相對有效率且符合人性的方式投入市場。
而對於已有一大筆錢的人來說,分批定期投入的資金效率雖然不如單筆投入,但考量心理上的因素,只要不要拖太長時間分批,都會是長期參與市場報酬的好方式。
投資大盤就是獲得接近市場平均報酬,雖然不同的市場走勢可能會讓單筆或定期定額的報酬有差異,但最終的長期年化報酬,其實不會相差很多。
這個報酬數字可能會不一定讓人滿意(在資本市場上要賺大錢本來就不容易),但這不代表要改成選個股或短線進出就更好。因為大盤指數報酬代表的是平均,擇時選股可當然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結果,但也有可能帶來更差的報酬,而如果採用短線進出,帶來的交易成本,更是會讓自己的預期平均報酬拉低,帶來更不好的結果。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