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比特幣適合納入資產配置嗎?安心投資加密貨幣的9個建議

 

 

今年以來,美國通過了比特幣現貨ETF,隨後比特幣價格創了歷史新高,

 

一些機構開始更認真考慮把加密貨幣放入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中。例如富達預計開始把 比特幣納入加拿大上市的資產配置ETF (配置約  1-3%),而貝萊德也準備在主動型的資產配置基金中加入比特幣ETF

 

但反過來,也有如Vanguard,除了拒絕發行相關的ETF產品,甚至不開放在自家平台購買比特幣ETF

 

到底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是否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如果想要配置,又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呢?本文即從幾個角度作一探討。

 

 

一、加密貨幣是否是實際有價值的資產:

 

是否要投資加密貨幣,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認為它們是否有實際價值。關於這個問題,許多投資大師們也都發表過不同的意見。以下簡單敘述一些個人看法。

 

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目前在作為貨幣的交易功能上,目前並沒能達成穩定的效用,實際上用於交易的場合很少,實際上主要可分為幾種類型。

 

以比特幣和一些其他的幣,比較像是實際功能更低的貴金屬(因此有人稱之數位黃金),其主要功能是價值儲存和增值,但其價值取決於大家對它的認同與否。

 

有些交易所發行的幣,則有些像交易所的股票,幣價會一定程度反映該交易所的獲利狀況。

 

一些可質押獲得高收益的幣(包括可生息的穩定幣),有些類似信用等很低的垃圾債券或是幣值波動很大的新興市場貨幣債券(但風險更大)。

 

當然還有一些所謂的「迷因幣」,看不出有什麼實際價值功能,以純粹的投機為主。

 

整體而言,上述這些所謂的「功能」或「性質」,未必代表真正有實際的內在價值,或者內在價值低於實際的幣價,投資人在投資之前需有一定的理解。

 

二、整體市值還不很大: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加密貨幣的市值開始能與傳統資產的市值相比擬,

 

例如,最大的比特幣的市值,目前約13千億美元,已接於全球市值前10meta(臉書)股票、略大於巴西或南非的股市市值,也接近於白銀的總市值。整體加密貨幣的總市值,約相當於比特幣的兩倍。

 

也因此雖然整體而言,還是規模相對小的資產類別,但從市值加權的觀點來說,持有一點加密貨幣也算合理的作法。

 

不過,也有人認為,很多加密貨幣的發行並不嚴謹,因此加密貨幣總市值的意義,無法與股票債券等等相提並論。

 

三、預期報酬難以估算:

 

加密貨幣過去的高報酬,是不少人想配置它的重要原因,但這高報酬是否能在未來複製是未知的。

 

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發行時間不長,最早發行的比特幣始於2009年,從2010年有幣價開始的0.0025美元,到今年超過7萬美元,以過去的報酬來說,可說是天文數字般的年化約240%。即使只用過去10年,比特幣較成熟之後的數字,即約從1000美元漲到7萬美元的數字,也是高達年化50%。這種數字未來要能複製雖非完全不可能,但機率相當低,我們不能用過去績效來合理預期未來的預期報酬。

 

除了過去資料不可預測未來,加密貨幣也不像股票和債券,都有一些較合理估算未來報酬的方式。

 

因此,加密貨幣運用在資產配置上的一個困難,就是很難像傳統資產一樣,有可估算的預期報酬。

 

四、短期波動風險大 :

 

除了瞄定法幣的穩定幣以外的各幣加密貨幣,即使是波動相對小的比特幣,都有很高的波動風險,在幾次熊市大幅下跌時,可能有80%以上的下跌幅度,這不是所有投資人都能承受的。

 

因此,即使想要配置,也不宜配置過高的比例,因為假如無法承受波動長期持有,就無法獲得該資產的長期報酬,也就不適合作為配置的一部分。

 

五、長期未必向上(長期風險):

 

就算能忍受短期波動風險,作為新興的資產類別,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是否在下跌之後,每次都能像之前那樣再漲回來,其實還是未知數,也就是說,整體股市債市等長期向上的特性,在加密貨幣未必存在。(即使有一定的信心,認為它們有一定的價值,也不應如此假設)。

 

因此,首先即要配置,佔資產比例不能太大,最多只能在接受的損失範圍之內;其次,在資產配置的執行上,可能不適合像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在設定固定比例之後,無限制地在下跌時再平衡加碼。

 

比較可能的作法,是預先設定一個投入金額或比例上限,超出之後即使持續下跌也不再進行再平衡,來避免無限制投入持續累積損失,這樣如果這整項資產價值近於歸零的時候,也可把總損失限制在一定的程度。

 

六、與主要資產的相關度變化大:

 

早期加密貨幣投資未成主流時,幣圈與華爾街是關聯性較低的兩個世界,因此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與股市的相關度不高,大約在0.2-0.5之間,因此對於股市的波動風險,尚有比較大的分散作用,

 

但從2021年以後,兩者的相關度愈來愈高,常常超過0.7以上,再加上加密貨幣本身的波動大於整體股市,因此資產配置的效果更為有限。

 

而隨著比特幣現貨ETF在美國上市,加密貨幣未來與股市的相關度還可能會更高,這會讓資產配置的效用再變差一些,這是想要配置加密貨幣之前,需要了解的狀況。

 

七、如要配置的幣種選擇:

 

常見的長期投資加密貨幣方式,是只選擇市值最大的比特幣,或搭配市值第二大的以太幣(這兩者實際上已佔加密貨幣總市值近7成左右)。

 

不過 ,這樣作的風險,是如果未來有其他的幣取代它們成為主流時,就無法真正獲得這類資產的報酬。

 

因此,另一種作法,是採用「指數化投資」的作法,依自己可能的心力,按市值比例持有市值較大的各幣種。(也有一些持有較多幣的ETFETP可以搭配)雖然實際這些所謂的「山寨幣種」本身的風險大於比特幣,但小比例配置,長期而言還是可能分散單一幣種的風險。

 

八、持有管道與相關風險:

 

投資加密貨幣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持有管道的風險。持有加密貨幣可能使用交易所、自己的錢包以及ETFETP)等管道,

 

其中交易所相對方便有彈性,但是一旦交易所經營不善倒掉,就有可能損失全部或部分資金,這個在幣圈是很常發生的事。

 

自己的錢包沒有倒閉風險,但彈性較低交易不方便,而且有個人操作的風險(轉錯帳、忘記助記詞、冷錢包硬體損壞等等)。

 

使用ETFETP持有,風險相對低(但也並不是100%沒管道風險,如果管理機構操作失誤,也是可能有損失風險),但需要付一定的產品費用。此外不是所有的幣都有相關ETFETP可用。

 

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優缺點,也都有幣本身下跌之外的損失風險,所以務必確認自己能接受這樣的風險,不要單一管道投入過高的資產,如果不能接受過大損失風險,應作好一定的管道分散。

 

九、小結 :

 

加密貨幣並不是一個有穩定市值、穩定報酬,甚至不是長期必然向上的資產,因此不像股票、債券和現金那樣,是投資人在人生特定階段幾乎必備的資產種類。

 

但如果認同加密貨幣有一定的價值、在金融市場應有一定的分量,或可能分散傳統資產的風險,在資產中配置少許的加密貨幣(無論是只持比特幣,或是多分散幾種幣)都是可行的作法。

 

但加密貨幣有很大的波動風險,也未必長期向上,甚至持有的管道都有特定風險,因此合理配置的比例不應太高(個人一般建議不要超過資產的5%,除非你自己有更好的理據帶來的更高信心),並事先作好最壞狀況也能接受的準備,這樣它才會成為你資產配置的可能助力,而非讓配置變得過於危險。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