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貨幣避險債券ETF的預期報酬估計-以BNDW為例(2021年4月)

去年4月的文章中我們分析了在考量貨幣避險因素之後,美國以外投資級債券ETF--BNDX的平均預期報酬。

這一年來債券和各國利率又經歷了不少波動,我們再次來檢視在2021年3月底時,BNDW中的預期報酬。


一、BNDW簡介:

Vanguard Total Bond ETF(BNDW)是一支全球投資級債券ETF,追蹤的指數為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流通市值調整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Float Adjusted Composite Index),此外會對非美元債券部位進行貨幣避險。

BNDW追蹤該指數的方式,是持有BND和BNDX兩支美國與非美國債券ETF,間接持有全球16438支債券(指數為23896支,未完整收錄,但持有15000支以上已是非常難得,而且比去年又多了約1000支債券),是目前全球持債數最多的ETF。費用率則僅為0.06%。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存金融股風險比較小?0050、0055、玉山金、兆豐金的簡單比較

存金融股的人常有一種說法,說雖然金融股報酬不見得比大盤ETF(如0050)高,但因為投資者屬性比較保守,不能承受太大風險,所以存風險比較小的金融股,比較能安心。

 但這種金融股風險低的說法是經得起實證考驗?還是只是「感覺比較安心」而已?以下我們就簡單以一些數據來觀察。

常見衡量風險的兩個指標,是β值(貝塔值)和標準差,其中β值主要代表的是個股或基金與大盤漲跌的連動性,反映的是「系統性風險」的大小,而標準差則反映的是該標的整體波動大小。另外還有一個夏普值則同時考量報酬,計算特定期間承擔同樣風險能獲得的報酬。

這裡我們先用追蹤台灣大型股0050指數的元大台灣50(0050)作比較的基準,與代表台灣整體金融股的元大MSCI金融ETF(0055)作比較,來看整體大型股和整體金融股的風險差異。在yahoo上可獲得兩者近10年的幾個相關數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