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外幣投資的七種管道

外幣,是指本國貨幣以外的貨幣,對台灣投資者來說即指新台幣以外的貨幣。

持有外幣可以有很多種目的,包括實際的外幣使用、資金流動的中介暫放,以及實際投資等,本篇的主題即是外幣投資。

外幣投資(或稱作外匯投資)的方式很多,雖然也許多人持有外幣,是以外幣漲跌賺取價差為目的,但這裡主要講的,是長期資產配置投資者,透過長期持有外幣,負擔匯率風險以賺取利息,並在資產配置中,分散整體貨幣風險的作法。

此外,一般定義的貨幣投資,是包括持有各種到期年限一年期以下的固定收益產品(包括現金、定存、票據、債券等)在內,但一般不包括持有風險比較高的槓桿貸款或其他非投資級的短天期收益工具。

外幣在什麼情況下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將會另文介紹,這篇文章先介紹,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有哪些管道適合用於投資外幣,各有哪些優缺點。


(一)外幣定存:


一般是在台灣的銀行中(最方便是使用網銀或app會有優惠)購買特定的外幣,並依照需要進行定存,不同幣種有不同的交易成本(買賣匯差),但沒有持續成本,流動性也最好,隨時可以解約換回台幣使用。

缺點是在台灣的銀行中,可投資的幣別比較有限,有些幣別的定存則未提供合理的利息。

另外在美國券商買進定存單(目前是TD Ameritrade這方面功能最完善)也是一種可能的方式,但一般我們比較會把這個定存單當作暫時性的資金停泊,而不是長期投資。


(二)直接持有特定幣種的短期債券票據:



對一般不是大戶投資人來說,除了換匯成本之外還要負擔較高的債券買賣差價成本(而且不到一年到期之後又要再買,所以長期來說會成為不小的負擔),不是很適用。


(三)一般貨幣ETF:


在股市中買入單一或多種貨幣的ETF,這類ETF會追蹤特定的貨幣市場指數,並直接持有外幣定存或該幣種的短期票券。在大多數券商,交易成本一般會較在台灣的銀行換匯低,但會有一筆ETF內扣費用的持續成本。對長期投資者來說,較為方便持續持有,不需要轉單轉倉等等。此外,需注意有些這類ETF會採用一些主動策略,需注意是否會有操作風險。


(四)一般外幣ETN


性質大多與外幣ETF類似,會追蹤特定的貨幣市場指數,但因為不是直接持有外幣,需要多負擔發行公司的信用成本。

(五)外幣貨幣基金


主動操作的開放式貨幣基金,會直接持有外幣或短期票券,試圖獲取高於定存的報酬,ETF或ETN方便的地方是便於定期定額買入。但缺點有經理人主動操作的風險,內扣持續成本也較高,常常整體報酬率會不及定存。


(五)槓桿、反向貨幣ETF或ETN:



透過衍伸性商品來作多或作空貨幣,雖然似乎較一般ETF靈活,但會因為這類ETF使用衍伸商品所造成的特性,會傷害長期報酬,因此只適合短期進出,而不適合本文所提到的長期資產配置。(關於槓桿型ETF的長期報酬問題,可參見綠角的文章

(六)外幣CFD(價差合約)



透過持有外匯保證金經紀商所提供的價差合約來投資外幣,持有高利貨幣對低利貨幣的價差合約一般可固定獲得隔夜利息,買賣會有一定的買賣價差作為單次成本。隔夜利息一般會低於行情的利差,也可視作是一項持續性成本。

主要優點是因為可使用槓桿,要達到同樣數額的貨幣配置可以節省資金成本,交易成本比例也算較低。

缺點除了有可能槓桿使用不慎而造成過大風險之外,CFD投資的是貨幣對而不是單一貨幣,而且目前所知,並沒有新台幣的價差合約,所以從台幣使用者的角度來說,用CFD投資外幣,不是單純投資一種貨幣,而是作多台幣以外的A貨幣,作空B貨幣,會比較複雜。


(七)外幣期貨



透過買入外匯期貨來投資外幣,對長期投資者來說一般是買入遠期的期貨,到期時再轉買達期的期貨,當期貨標的貨幣利率比計價幣別高時(或者如果是貨幣對的期貨,作多的貨幣比作空的貨幣利率高),理論上會出現逆價差,轉倉時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

優點:與CFD類似可因為槓桿效果可節省資金成本。此外如果該期貨的交易量夠大,報酬會更能符合市場實際狀況。

缺點:是一次需投入部位較大,不一定方便配合想要配置的數量。此外,轉倉的收益會隨市場波動而不固定,而且需要轉倉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另外,因為包括在台灣股市在內,並沒有台幣相關的貨幣期貨,所以外幣期貨實際上也類似CFD,並不是投資單一貨幣,而是等於作多台幣以外的A貨幣,作空B貨幣。

本文是對各種外幣投資的管道作簡單的介紹比較,之後還會較細部介紹一些投資管道。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