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棒球的時候,突然想到,棒球場上(時機不適當的)犧牲觸擊戰術,和投資中(常常沒根據)的停損停利策略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以下就比較各個相似之處:
一、停利停損會干擾投資的長期報酬正常表現。
觸擊戰術會干擾球隊打線的正常攻擊表現。
二、停利停損平均而言會降低長期報酬。
犧牲觸擊就算成功,平均而言會降低球隊得分的期望值(註1)。
三、停利停損可能會錯過一年中難得的幾次大漲。
觸擊戰術可能會毀掉一場中難得的大局機會。
四、停利停損的人會宣稱這樣才是有紀律。
贊成不適當狀況下觸擊的人會說,這樣教練才是會運用戰術。
五、停利的人會認為這樣有保住獲利入袋為安,但不去看如果不停利可能會賺得更多。
贊成觸擊的人看到下一棒安打打回壘上跑者得一分就說觸擊戰術成功,卻不去看如果不觸擊犧牲一個打者有可能得更多分。
六、停損的人會認為這樣能防止進一步的損失,但其實代表的是,確定損失。
贊成觸擊的人會說可以防止雙殺,但其實是確定先送上一個出局數(先給半個雙殺)。
七、在近期要用到錢的情況下,不管賺賠都應該趕快讓這筆錢離開風險資產,因為之後長期的報酬已經不是重點,在要用錢時穩定拿到錢才是重點。
在比賽快結束例如9局下半平手的時候,觸擊戰術一般是合理的,因為這局再搶一分是唯一重要的事,第二分以上完全沒有價值。(註2)但是…
八、還是很多人明明n年之內不會用到錢,還是搞停損停利,結果停損停利之後這筆錢還是閒錢,還是要再投入風險資產,完全沒達到讓資金安全的效果。
同時,還是會有很多教練在明明球賽才剛開始,就為了搶一分搞觸擊戰術而降低整場的得分期望值,搞得好像比賽快結束,或是有信心投手能完封對手。又或是比分差很多的時候,還去觸擊去搶那多半不是關鍵的一分。
七、 停損停利失敗之後,會有人說,這只是運氣不好,但卻不去想,停損停利反而吃虧,這本來就是在停損停利時要考慮的最大風險。
觸擊失敗的時候,有人會說責任是沒觸好的球員,但卻不去說教練在下戰術時候,本來該要把球員(包括觸擊能力好不好)點失敗的機率考慮在內。
當然,觸擊和停利停損有一點重大的不同,是棒球和投資的根本差異。棒球除了看平均數據之外,還要看個人實力和狀況的差異,因此如果是打線中能力特別差或近況差的打者,或是對方投手是強投,今天狀況又超級好,那觸擊有可能可以增加得分期望值(但還是很多教練喜歡讓中心打者去面對一個已經明顯不穩開始保送或被打安打的投手觸擊),但停損停利這方面的合理根據就更少了。
(註1)在平均狀況下,無人出局12壘或2壘有人時,犧牲觸擊成功會增加至少得一分的機率,但降低得分的期望值。如果是無人出局1壘有人,不會明顯增加至少得一分的機率(機率差不多),但會明顯降低得分的期望值。
(註2)所以,落後一分的時候,觸擊的價值就會低於平手的時候,因為第二分就有它的價值在了,而領先一分或落後兩分的狀況,觸擊價值又會更低。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