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人來說,在股市資產配置中,要配置多少台股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本文就從幾個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一、厘清ETF上市地點和配置內容的差異:
在開始探討之前,首先應該先厘清,所謂「台股」和「非台股」的定義。
有些人會把台灣上市的ETF都當成「台股」,再把美國上市的ETF當作美股,但這樣的區分在資產配置上是不合理的。
例如,台灣上市的美股ETF,例如00646,其實是美股資產,反之,美國上市的台股ETF,例如EWT,是台股資產。
這裡先厘清這個差異,確認所謂台股或非台股,不是指上市地點,而是指實際投資於台灣股票或非台灣股票。
二、提高台股比重的理由:
在指數化投資中,盡可能獲得整體平均報酬,亦即以市值加權各股票與市場,是合理的分散風險方式,假如根據這個原則,直接持有按市值加權的全球ETF,例如VT,就是最合理的投資方式,其中大約只有2%的台股。
但作為台灣人,以一些個人的資產配置理由,持有較多的台股仍然是合理的,可能的合理理由包括:
1、匯率風險:
對於使用台幣為主的人來說,投資於台股以外的股市,會受到台幣與其他各幣種之間匯率的影響,當台幣表現特別好的時候,對非台股投資部位的報酬不利。
因此,拉高台股部位,除了這部分免去匯率風險之外,因為台股與台幣之間走勢有正相關,在台幣特別強的時候,通常台股表現也不差,因此較多的台股部位有助於減緩海外投資部位的匯率風險。
不過,嚴格說來,投資台股也並非實質上免去所有匯率風險,因為台灣是以外銷為主的國家,很多公司是以美元訂價賣出產品,所以實際上台幣強的時候多少還是會對公司的營利有影響。
2、本土偏好:
生在台灣,周遭的人也以投資台股為主,因此在心理上可能會更在意台股的績效。
有些投資人如果完全配置全球股市,在台股表現特別好的時候(例如最近10年)可能在心理上會難以接受,也會更難堅持下去,以此理由增加一些台股配置,讓自己更能長期持有,也是一種合理的作法。
3、投資和取錢簡便:
雖然現在複委託也已很方便投資,但還是有些投資人覺得直接投資台股ETF最簡單,要賣出取錢也較方便。
以這個理由來增持一些台股配置也很合理。
三、台股佔比不應太高的理由探討:
雖然如前所述,有幾項合理的理由足以讓台灣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中提高台股的配置,但如果只配置台股或配置很高的台股,是否是合理的作法呢?以下從幾個角度探討:
1、波動度與下跌風險
有一種看法是,台股和全球股市的相關度其實很高,所以只配置台股或配置全球股市,波動風險差距不大。
這點是正確的,至少以本世紀來說,台股和全球股市很多情況下是同漲跌,尤其是嚴重熊市的時候,同跌的傾向更明顯。
因此,只配置或大量配置台股,和以全球股市為主的分散配置,對股市部位的波動度與最大下跌風險的影響,其實不是很大。
2、長期報酬差異:
雖然短期風險影響有限,但重押台股影響最大的,其實是長期報酬差異風險。
雖然如前所述,全球各國股市的短期漲跌漲跌常常一致,但如果拉到較長的期間,報酬卻可能差距很大。
因為近十年(到2024年12月27日止)台股的報酬(MSCI IMI Gross USD Index,美元計價,即已考量匯率因素)是全球近50個已開發和新興市場中排名第一(年化報酬高達14.56%),只投資台股或重押台股可獲得非常好的報酬,遠超過全球指數的年化9.58%,較感受不出重押本土市場的長期風險。
假如這十年我們遇到的「本土市場」是表現很差的市場,例如香港(1.01%)英國(3.64%)、新加坡(3.72%)、馬來西亞(0.48%)、中國(2.07%)或韓國(2.11%)等,那獲得的報酬就會很差。
就一個投資人能拿到的總報酬來說,這10年只持有台股高達289%,投資全球股市是 150%,但如果投資到一個表現較差的市場,例如韓國股市,則10年的總報酬會只有23%,各市場的差距非常大。
而我們不能確定台股未來10年會不會跟這些弱勢市場一樣。
如果我們再看縱向時段績效的比較,在台股近十年的超好表現之前,也可以找到表現不好的時段,即使排除1990年泡沫之後那幾年大跌的數據,光從30年前開始看,從1994到2014年這20年的MSCI數據,台股指數的年化就只有大約3.5%,而其中1994到2014年更是接近零報酬。
在這20年期間,全球的年化是約7.5%,這代表的是20年期間,投資台股的報酬僅100%,而投資全球的報酬是327%。兩者的總報酬同樣是天差地遠。
我們長期指數化投資,就是希望較穩健地獲得一定的報酬,以追求較高機率達成我們的理財目標,而單一市場的長期報酬差異,對此是一項很不利的因素和風險,因此應盡量避開。
3、股市與匯率風險的比較:
我們可進一步用前述增持台股所在意的匯率風險來比較,實際上匯率大多漲漲跌跌,長期而言未必真的會造成損失。
且就算你所有的投資,都在美元對台幣高點的35元買進,27元賣出,也僅是23%的差距而已。(實際上影響這還要乘上股市報酬,假如股市本身報酬是200%,影響會是300%*23%=69%)
無論如何,匯率的影響和長期股市報酬差異相比有不少的差距,因此雖然也要考量匯率風險,但在作配置的時候,股市報酬差異風險,才是要最優先考量的。
4、是否能長期持有:
除了前述長期持有的實際報酬差異風險之外,在台股相對表現很差的時候,是否能堅持長期持有,也會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投資人應事先設想,在10年、20年台股表現特別差的情況下,自己持有多大比例的台股,還能讓自己安心長期持有。
否則一旦無法堅持,放棄長期持有或轉投其他市場,就有可能是追高殺低,繼續拉至自己的投資報酬。
四:小結,建議配置多少比的台股:
綜合本篇的探討,建議:
1、如果不特別在意匯率風險、本土股市偏好以及取錢方便,甚至本來就會用許多外幣的投資人,其實可以不用特別增加台股配置,股市部位全使用全球股市(即台股只佔大約2%)即可。
2、對於會在意特定因素的本土台灣投資人來說,依個人對匯率的在意程度,以及本土偏好的程度,可在全球股市之外,增加一些台股配置,但對一般沒有特別
看法和長期持有信心的投資人來說,會建議不要佔超過股市配置的20%,以免在台股表現差的時候嚴重影響投資理財計劃,甚至中途賣出。
這個數字界限並非絕對,20%代表的是已放大10倍台股部位,且即使台股表現不佳時,對投資理財的影響也不致於太大。
3、對於自身對投資較有想法,對台股信心足夠的人,可不在上述限制,依自己能承受台股表現差時的比例,來增加更多台股佔比。
本文最初發表於《商益》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