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雙曲折現偏誤與投資理財

雙曲折現或譯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是行為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是一種心理偏誤,它會讓你對當下或很近期的獎勵獲利,賦予過高的價值。

這篇文章介紹這個概念,並說明在投資理財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折現(Discounting):

因為錢有一定時間價值,所以,現在獲得的錢,價值自然比年後才能獲得的錢要高,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合理的,也就是「折現」的概念,以下用兩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靜香沒有欠任何錢,也沒有急需用錢,她會把多餘的閒錢儲蓄起來,放在1%定存之中。因此對她來說,如果現在突然多獲得1萬元的閒錢,就相當於1年後有10100元的效果,而她適合使用的折現率就是1%

又如小杉因為有買房,欠一筆利率2%的房貸,但多出來的閒錢隨時可以去還這個2%的債務,那麼對他來說,1年後可以獲得的1萬元,就至少相當於2年後的10200元,適合的折現率就是2%

除了上述依個人資金使用效率而採行的折現率之外,預期的通貨膨帳率,也是可能的合理折現率。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段,都可合理適用固定的折現率,來計算一筆錢在不同時間的合理價值,這種在任何時段,都用固定折現率的折現方式,又稱作指數折現(Exponential  Discounting

關於折現或貼現較深入的探討,可參見綠角的文章

二、雙曲折現與相關實驗:

上述的指數折現,看起來是合理地思考了錢的時間價值之後,將合適的折現率,運用在不同的理財決策之中。但經濟學家經過實驗之後,發現指數折現無法解釋很多人的選擇作法,以下是相關的實驗(數字細節有略作更改):

首先讓一個人選擇以下兩者:

(一)1年以後獲得10萬元。

(二)2年以後獲得20萬元。

因為晚1年可多獲得100%的報酬,這遠高於一般人適合的折現率,所以合理的思考,自然應該要選2年後獲得20萬元。

而實驗中也證明,較多數人在這樣的選擇中,會選擇(二)這個明顯對自己有利的選項。


但對照實驗把日期調整一下,把選項變成:

(一)現在能獲得10萬元

(二)一年後能獲得20萬元

這時,結果多數人會選擇(一),亦即捨棄一年100%報酬率,而選擇其實較不利的,現在就獲得10萬元。

正常來說,無論兩個相對的時間離現在有多久,合理的折現率都不應該有太大的變化(除非出現類似當下欠了黑道10萬元還不出來,或是得了絕症一年內有很大機率會死之類的極端狀況)。

但多數人仍會把立刻可以獲得的錢,賦予過高的價值,以致於心中給的折現率明顯高於離現在有一段時間的狀況,把它用圖表畫起來,就是近期和遠期的折現率會不同,之間關係會呈現雙曲線。如下圖,綠色線代表折現率固定的指數折現,藍色線代表雙曲折現,綠色線在近期的折現因子相對更大:


這樣的心理偏誤,有學者認為是來自於人類大腦會用不同部位,不同的兩種運作方式,來對當下和較遠期獲得的獎勵作出反應,因此產生不同的評價。

這樣的機制,可能與人類早期在生存下去都時常有困難時,頭腦只能盡量考慮當下,無法多考慮到太遠有關,但類似的思考方式,可能就不利於現在這種,需要對未來考慮更多的複雜社會經濟體制之中。
 

三、雙曲折現偏誤在投資理財行為上的影響:

雙曲折現心理偏誤,會在投資理財上造成一些想法和作法上的偏誤,例如:

(一)不作出合理延後消費來累積財富:

一個人如果能把不急著會用到的錢,存下來作指數投資,有相當大的機率能獲得年化5%以上的長期報酬,也會讓自己未來花用的錢有更大的效益(應大於平均通膨)。

但當我們把當下的類似花費,看得遠比未來更重要時,這5%預期報酬優勢就不在眼內(也就是內心的折現率超過5%),可是很多時候花下去(比如買了沒那麼必要的東西)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個花費換來的,並沒有當初想的對自己有那麼高的價值。

當然這絕不是說在資產累積期,當下就要減少所有的非必要花費。例如,有些花錢投資自己的作法,未來會產生的效益遠多於5%,或者有些年輕時候花錢而獲得的難得體驗,可能是一輩子都會覺得,即使是複利5%下去的效益也都比不上的,這些當然就值得花用。

(二)比不儲蓄還嚴重的,欠下高利債務:

如果過度受到這樣的心理偏誤影響,有可能會因為把當下享受的效益看得過大,而作出極不理性的消費,例如,為了當下想買的非必要物品,欠下超過10%的高利卡債,等於把心中的折現率拉到超過10%以上,這在大多的情況下都是不合理的。

(三)偏好配息:

對於長期投資而言,不去刻意追求配息的累積投資,一般可以帶來更好的長期報酬(尤其有時配息還會被課稅),在資產累積期是很合理的作法。

但仍有很多人在投資時偏好高配息甚至頻繁的配息(季配還不夠一定要月配),造成偏好配息可能的原因很多,但因為雙曲折現的心理偏誤,造成把當下可看到報酬的價值看得過重,也是重要的原因。例如很多人因此會說「喜歡固定拿到配息的感覺」、「拿到配息才會有感覺」。

(四)無法合理地長期投資,而常常想要「落袋為安」「停利」:

雖然一般而言,合理的長期投資(即放在長期能持續帶來正報酬的標的),不要一直用各種策略中斷它,能為自己帶來較好而穩定的報酬。

但還是很多人會覺得沒有看到投資成果變成現金,就只是「紙上富貴」,所以一定要賣掉已經賺錢的投資,才能「落袋為安」,在一定程度上也和這種心理偏誤相關。


(五)買了標的之後喜歡馬上看到獲利:

初學而缺乏整體投資考量的投資人,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買進標的之後會想馬上看到賺錢,而不是去想這樣的投資策略,是否真正能讓自己長期獲利。

這樣的心態可能伴隨的,就是追逐近期賺錢的熱門標的,但事實上追逐熱門標也許暫時能賺錢,其實是風險很大,對長期報酬並不好的作法。

其實就算合理選擇大範圍指數的被動投資人,也常會有類似的心態,雖然理性上知道,對還在資產累積期的人來說,市場大跌其實是比較有利的,但買進之後看到上漲了,還是常常會比較開心甚至覺得興奮。這種心情也可以用雙曲折現解釋和理解,但應該注意不要被這種心情影響,還是應該堅持合理的長期投入計劃,而不要被短期的高報酬影響,而開始忽略風險。

(六):為了一次性地吃免費壽司,把名字改成鮭魚,浪費掉未來可能會用到的改名字機會。

不解釋。除非真的把這件事當作一生足以紀念的重要體驗。不然真的是受偏誤影響很嚴重。

四、結語:

雙曲折現是在人腦中,對於近期金錢或其他獎勵賦予特別高的價值,因此帶來過高折現率的常見心理偏誤。我們在理財和投資的決策中,應正視存在於自己身上的這個偏誤(要完全不存在很難,所以也不要假裝沒有),避免自己的決策過度受到它的影響,而對自己的長期理財帶來不良影響。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我的粉絲頁

沒有留言: